[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去除卤代有机物的双活性位异核金属原子分散型电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55129.9 | 申请日: | 2021-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0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张丹丹;卞兆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7/24 | 分类号: | B01J27/24;B01J35/10;B01J35/02;C02F1/461;C02F1/467;C02F1/70;C02F101/36;C02F101/34;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去除 有机物 活性 位异核 金属 原子 分散 电催化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用于电催化去除卤代有机污染物的非金属氮原子改性天然材料或工业材料为载体负载双活性位异核金属原子络合结构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其特征在于:
S1将载体材料粉末和氮源溶于水中,利用超声分散技术制成溶液A,将两种金属前驱体溶于溶剂中,通过超声分散技术制成溶液B;
S2将溶液B分散在溶液A中,搅拌后烘干并将混合固体研磨成粉末;
S3将混合物在保护气中退火,得到以非金属氮原子修饰载体负载双活性位异核金属原子催化材料;
S4用所制备的催化材料对卤代有机污染物进行电催化去除研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金属氮原子改性载体负载的双活性位异核金属原子络合结构催化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然载体材料为膨润土、黏土和硅藻土中的一种,所述的工业载体材料为石墨烯、炭黑、活性炭、乙炔黑和碳纳米管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金属氮原子改性载体负载的双活性位异核金属原子络合结构催化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1金属前驱体可以为铁、镍、铜、锰、锌、钴、锡、钌、铑和铅的硝酸盐、硫酸盐、碳酸盐、醋酸盐中的任意两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金属氮原子改性载体负载的双活性位异核金属原子络合结构催化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1氮源为氨基酸类、尿素、单氰胺、二氰二胺、三聚氰胺、吡咯和吡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混合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金属氮原子改性载体负载的双活性位异核金属原子络合结构催化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1溶解金属前驱体的溶剂为甲醇、丙酮、水、乙醚、盐酸、N,N-二甲基甲酰胺、乙酸乙酯和乙醇中的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金属氮原子改性载体负载的双活性位异核金属原子络合结构催化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3保护气为惰性气体氩气和氮气中的一种,煅烧温度为450~750℃,升温速率为3~5℃/min,退火时间为2~4h。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金属氮原子改性载体负载的双活性位异核金属原子络合结构催化材料,该催化材料中金属以异核双原子形式与非金属原子形成配位从而均匀稳定的分布在载体上,制备的催化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从而负载金属原子,比表面积可达到300~400m2/g,孔半径5~6nm,双金属理论负载量比值为1:1~1:4,双金属原子的粒径在0.1~0.4nm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制备的用于电催化还原去除卤代有机物的一种氮改性载体负载的双活性位异核金属原子催化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S4所述的有机物污染物包括所有卤代有机物类,去除率可达到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512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