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绿色溶剂中制备系列蔗糖酯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052502.5 | 申请日: | 2021-09-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33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 发明(设计)人: | 蓝平;滕英来;马亚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H13/06 | 分类号: | C07H13/06;C07H1/00;C07H1/06;A01N43/16;A01P1/00;A23L2/52;A23L2/44;A23G3/42;A21D2/18;A21D15/00;A23L29/00;A23L29/30;A23L3/3562;A23L13/40 |
| 代理公司: | 广州汇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7 | 代理人: | 韩广 |
| 地址: | 510632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色 溶剂 制备 系列 蔗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绿色溶剂中制备系列不同单酯含量蔗糖酯的方法,先将蔗糖与二氢左旋葡萄糖酮溶剂加热搅拌,再加入长链脂肪酸的低级醇酯和催化剂进行恒温循环流动混合,混合料循环流经恒温循环器、脉冲电场、冷凝器和所述容器,混合料在恒温循环流动过程中发生酯交换反应,冷凝器除去反应过程生成的低级醇,循环后过滤进行首次减压蒸馏回收二氢左旋葡萄糖酮,将粗产品置于索氏提取器中进行分段抽提,得到系列蔗糖酯产物。本发明使用了绿色溶剂二氢左旋葡萄糖酮溶剂替代了有毒的DMF、DMSO等传统有机溶剂,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和产品安全性;同时索氏提取工艺实现了不同单酯含量蔗糖酯系列产品的高效、连续纯化,所用溶剂均可回收,循环使用,绿色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蔗糖酯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绿色溶剂中制备系列蔗糖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蔗糖脂肪酸酯常简称为蔗糖酯(sucrose ester),其分子上同时含有亲水的蔗糖部分以及亲油(疏水)的脂肪酸链部分,因此属于双性分子,是一种优良的表面活性剂。蔗糖酯具有绿色环保、无毒害、无刺激、可生物降解等优点;且其亲水亲油性能可以通过对其脂肪酸侧链链长和酯化度加以调节,故而蔗糖酯具有相当宽泛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近五十年以来,蔗糖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洗涤剂、医药、农业等领域。一般而言,蔗糖脂肪酸单酯比高度酯化的二酯、三酯乃至多酯具有更理想的性质(包括在水中的高溶解度以及适用环境等),因此单酯含量成为衡量蔗糖酯产品质量与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鉴于蔗糖分子中有8个非等价羟基,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同时形成单酯、二酯、三酯甚至多酯,因此对制备反应的条件和酯化度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蔗糖酯的制备方法,可以分为酶法和化学法两大类。酶法制备虽然可以有很高的选择性、提供单酯纯度较高的产品,但因为酶的成本高昂,以及反应速率低下,因而未有推广到工业生产。目前蔗糖酯的工业制备方法,以化学法为主。化学制备方法主要有酸酐法、酰氯法、酯交换法等。酸酐法和酰氯法均需要制备脂肪酸对应的酸酐或酰氯基团,制备难度大、步骤繁琐,且因为反应物和产物的活泼性与腐蚀性,导致对设备要求高,因此生产成本依然较高。目前蔗糖酯的工业化制备主流是酯交换法,将蔗糖与脂肪酸低碳醇(通常是甲醇)酯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发生酯交换反应,从而生成了蔗糖酯。这类反应步骤相对简单、反应程度易于调控。
酯交换法制备蔗糖酯,可以使用无溶剂法。此法虽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由于反应的蔗糖和脂肪酸酯底物无法混溶。然而缺乏溶剂导致反应混合物的反应程度低,进而导致产品的单酯纯度低。如果无溶剂法生产中使用了油脂作为原料,则会引入甘油酯副产物,进一步降低蔗糖酯的单酯含量、劣化蔗糖酯产品的乳化性能。如公开号CN138945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一步法生产蔗糖脂肪酸酯的方法及其用途,将蔗糖、植物油、碱金属催化剂投入到反应釜中,搅拌进行固液反应后出料包装,产品可作为消泡剂应用于煮糖过程,以及造纸和废水净化工程中。此法不使用极性有机溶剂、工艺简单,但是以植物油作为脂肪酸来源导致引入了甘油酯副产物,从而导致其起泡性能差,无法作为起泡剂或打发剂用于蛋糕等食品中。公开号CN11109431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蔗糖酯的无溶剂制备方法。此专利将氢化棕榈油与蔗糖在催化剂(优选碳酸钾)作用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当反应体系中有乳化剂(优选日本三菱S-570蔗糖酯)存在时所得蔗糖酯产率达40.49%。然而氢化棕榈油(本质是甘油三酯)的使用,必然导致终产物含有甘油酯副产物,使得其中的单酯含量严重受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25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