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梁场用自动化公路箱梁智能振捣系统及其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49569.3 | 申请日: | 202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50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李京跃;于鑫;许家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093 | 分类号: | B28B1/093;B28B17/00;B28B1/29;B28B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田世瑢;唐晓丽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梁场用 自动化 公路 智能 系统 及其 操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梁场用自动化公路箱梁智能振捣系统及其操作方法,该系统包括:自动行走插入式振捣系统、自动抹面拉毛系统、电动附着式振捣系统以及监测与终端控制系统;自动行走插入式振捣系统通过两侧导轨与箱梁模板系统连接,且导轨沿纵向搭接在箱梁模板桁架上,自动行走插入式振捣系统的振捣组件能够沿导轨滑动并进行振捣操作;自动抹面拉毛系统设置在自动行走插入式振捣系统的一侧,并与导轨滑动连接,自动抹面拉毛系统用于在振捣操作完成后进行抹面拉毛作业;电动附着式振捣系统均匀间隔附着在侧模的外部,用于振捣箱梁腹板;监测与终端控制系统分别与自动行走插入式振捣系统、自动抹面拉毛系统和电动附着式振捣系统的控制单元通信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箱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梁场用自动化公路箱梁智能振捣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水平的不断提升,其中预制箱梁的施工技术也已经非常的成熟,在预制箱梁的施工制作过程中振捣工艺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预制箱梁中浇筑混凝土的凝固质量。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应用自动化设备代替传统人工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公路箱梁预制作业过程中,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常常依赖人工来完成高强度的振捣作业,不仅费事费力,而且施工质量由于主观因素往往得不到有效保障。对于现有的插入式振捣装置完全依靠人工操作,表面振捣系统与外部附着式振捣系统往往无法保证振捣密实度,导致靠近电机的混凝土由于过度振动而发生离析,而距离电机较远的地方振捣不充分,浆料密实度难以保证,目前针对以上问题尚无系统性、完整性的解决方案。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梁场用自动化公路箱梁智能振捣系统及其操作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梁场用自动化公路箱梁智能振捣系统,包括:自动行走插入式振捣系统、自动抹面拉毛系统、电动附着式振捣系统以及监测与终端控制系统;其中,自动行走插入式振捣系统通过两侧导轨与箱梁模板系统连接,且导轨沿纵向搭接在箱梁模板桁架上,且自动行走插入式振捣系统的振捣组件能够沿导轨滑动并进行振捣操作;自动抹面拉毛系统设置在自动行走插入式振捣系统的一侧,并与导轨滑动连接,自动抹面拉毛系统用于在振捣操作完成后进行抹面拉毛作业;电动附着式振捣系统均匀间隔附着在侧模的外部,用于振捣箱梁腹板;监测与终端控制系统分别与自动行走插入式振捣系统、自动抹面拉毛系统和电动附着式振捣系统的控制单元通信连接。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箱梁模板桁架包括侧模支架竖杆、侧模支架纵杆和侧模支架横杆,其中,侧模支架竖杆设置为多组,多组侧模支架竖杆沿竖直方向对称设置在梁场用自动化公路箱梁智能振捣系统的两侧,箱梁模板系统设置在侧模支架竖杆之间,箱梁模板系统包括侧模、内模和底模,多组侧模支架横杆沿水平方向分别与侧模支架竖杆和侧模固定连接,侧模支架纵杆沿竖直方向间隔固定在侧模支架竖杆的内侧,导轨沿纵向搭接在位于顶部的侧模支架横杆上。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自动行走插入式振捣系统包括滑动组件和振捣组件,其中,滑动组件包括导轨、滑动组架和滑块,滑动组架两侧底部通过滑块与两侧的导轨滑动连接,振捣组件包括圆盘支架、插入式振捣棒和发动机组,圆盘支架的中心设置有转轴,并通过轴承与发动机组连接,插入式振捣棒能够随圆盘支架的转动而伸长或收缩,以调整插入式振捣棒的插入深度,发动机组与插入式振捣棒电连接。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监测与终端控制系统包括多个光学传感器、图像采集装置、无线通讯模块以及终端PC操作平台,光学传感器和图像采集装置分别与终端PC操作平台通信连接,终端PC操作平台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分别与自动行走插入式振捣系统、自动抹面拉毛系统和电动附着式振捣系统的PLC控制单元通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495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电阻片抽检的夹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集中供热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