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器人焊钳长距离传送切换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48573.8 | 申请日: | 202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09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鸿海;高先海;王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刘文康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器人 焊钳 长距离 传送 切换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机器人焊钳长距离传送切换机构,包括多个焊接工位,每个所述焊接工位均包括夹具,每个所述夹具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垫高底座和焊钳支架,每个所述垫高底座上均安装有机器人,每个所述机器人的输出端均安装有机器人侧快换盘,每个所述焊钳支架上均安装有焊钳托架,每个所述焊钳托架上均放置有焊钳,每个所述焊钳上均安装有焊钳侧快换盘,所述焊接工位还包括用于调整焊钳分布的焊钳传送机构。本发明可根据市场需求调节生产能力,节省装备损耗减少设备维护成本和不必要的能源浪费;适合生产线分步的投资策略,减少投资人一次投资压力,而且在后期投资增加时可不影响原生产的情况下进行生产线的嫁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焊装生产线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机器人焊钳长距离传送切换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现阶段国内焊装生产线已基本实现全自动化生产,生产线上大量的机器人已基本替代了人工操作,高产能生产线机器人数量已达到近千台,然而在低产能时生产线仍需全线开动,势必造成能源及资源的浪费。传统机器人焊装工位,工位构成:夹具、机器人、焊钳等部分组成,在焊接过程中,随着焊点位置及特点的变化,机器人实时切换焊钳,实现了本工位的操作,焊装生产线正是由这些许许多多的典型操作工位实现了大规模生产,这种生产方式面对未来汽车制造的发展和用户对产品个性化的需求,逐渐出现了很多不适应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传统生产线纲领节拍一定,当市场需求较小时,产能过剩、设备闲置;
(2).多车型生产时,不能充分利用其他生产线上的柔性设备如机器人、焊钳等;
(3).生产线改造时停线停产;
(4).多条生产线使用相同型号设备时,重复制造,浪费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机器人焊钳长距离传送切换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机器人焊钳长距离传送切换机构,包括多个焊接工位,每个所述焊接工位均包括夹具,每个所述夹具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垫高底座和焊钳支架,每个所述垫高底座上均安装有机器人,每个所述机器人的输出端均安装有机器人侧快换盘,每个所述焊钳支架上均安装有焊钳托架,每个所述焊钳托架上均放置有焊钳,每个所述焊钳上均安装有焊钳侧快换盘,所述机器人侧快焊盘和焊钳侧快换盘成对配套使用,所述焊接工位还包括用于调整焊钳分布的焊钳传送机构,使焊钳侧快换盘拼接在机器人侧快焊盘上。
优选的,所述焊钳传送机构包括钢结构框架,所述钢结构框架的下方安装有单轨轨道,所述单轨轨道为环形轨道,所述单轨轨道上安装多个有小车组,每个所述小车组均连接有固定架,每个所述固定架上均安装有升降电动缸,每个所述升降电动缸的输出端均安装有升降架,每个所述升降架的下端均设置有焊接抓取头,所述焊接抓取头用于抓取焊接侧快换盘。
优选的,所述钢结构框架包括多个钢结构竖框架,多个所述钢结构竖框架的上端面设置有钢结构横框架,多个所述钢结构竖框架和钢结构横框架之间均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单轨轨道安装于钢结构横框架上。
优选的,所述单轨轨道通过多个C型连接件固定于钢结构框架上,多个所述C型连接件上端固定于钢结构框架上,所述单轨轨道安装于C型连接件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小车组包括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所述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之间设置有连接部分,所述固定架安装于连接部分上,所述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均安装于单轨轨道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和升降架之间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轨和位于导轨上的滑块,所述滑块安装于固定架上,所述导轨安装于升降架上。
优选的,所述升降电动缸的尾端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安装于下车固定架上,所述升降电动缸的输出端连接有浮动接头,所述浮动接头安装于升降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485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