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无动力船的多状态拖动设备及其拖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47985.X | 申请日: | 2021-09-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2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 发明(设计)人: | 郭兴华;李伟;葛圣彦;茆沐嘉;刘涛;胡慧慧;郭中华;郭艳秀;韩琳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3B21/56 | 分类号: | B63B21/56;B63B35/70;B63H20/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博格华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58 | 代理人: | 匡立岭 |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动力 状态 拖动 设备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无动力船的多状态拖动设备及其拖动方法,包括:设置在无动力船外周侧面的拖动机构,拖动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无动力船两侧的若干组甲板驳,在甲板驳内设置第一卷收器、第二卷收器和第三卷收器,第一卷收器通过包头揽连接无动力船前端,第二卷收器通过倒揽连接无动力船前部位置,第三卷收器通过拖揽连接无动力船尾部,无动力船尾端设置辅助转向设备;在甲板驳后端连接主拖轮,主拖轮与甲板驳尾端之间通过八字揽连接,主拖轮尾部设置尾揽,尾揽连接无动力船尾端。通过卷收器控制各个揽绳的放缆率,改变甲板驳与无动力船的连接紧密度,调整无动力船的实际重量,以减弱因共振产生的垂荡效应,增强无动力船体拖动时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运以及无动力船拖动、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无动力船的多状态拖动设备及其拖动方法。
背景技术
新造船舶无上层建筑,需要利用拖轮带缆拖带新造船舶至长江下游码头进行对船舶上层建筑进行组装等作业,因此,也被称为无动力船舶。无动力船舶在长江水域拖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无动力船舶在拖带过程中主要受长江自然环境、航行水域条件及水域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无动力船舶,由于船体尺度、排水量大、易受风、流等因素的影响,船位调整和控制困难,由于船体干舷相对于拖轮而言比较高,拖轮系缆困难,并影响到拖轮动力的发挥。驾引人员的站位不易选择,对拖带船体前后方全貌观察、指挥产生较大的影响,了望较难。被拖的无动力船体尚未配置专业的发电、通讯、照明、信号等设施,需要进行临时配置。如若主拖轮因某些原因突然停车时,由于被拖船体的惯性较大,会产生横拖、倒拖、甚至碰撞前面拖轮的危险。
在无动力船的运输过程中,长江江苏段水域桥梁众多,对桥下通行的拖带船队而言,已然成为拖带船队航行的障碍物,桥梁水域的水流条件复杂,受不利水流的影响较大,使得桥梁水域附近的航道条件恶化,进而对拖带船队的航行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
另一方面,被拖带船舶为大型无动力船体,船体尺度、排水量大、易受风、流等因素的影响,船位调整和控制困难。被拖的无动力船体尚未配置专业的发电、通讯、照明、信号等设施,需要进行临时配置。由于调平状态时艏艉吃水差较小,会使得拖带作业中船艏偏荡较大,拖轮受力不均匀,很容易降低拖带速度,且拖带方向不易把控,容易引发海上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无动力船的多状态拖动设备及其拖动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无动力船的多状态拖动设备,包括:设置在无动力船外周侧面的拖动机构,所述拖动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无动力船两侧的若干组甲板驳,在甲板驳内设置第一卷收器、第二卷收器和第三卷收器,所述第一卷收器通过包头揽连接所述无动力船前端,所述第二卷收器通过倒揽连接所述无动力船前部位置,所述第三卷收器通过拖揽连接所述无动力船尾部位置,且所述无动力船尾端设置辅助转向设备。
在所述甲板驳后端连接主拖轮,所述主拖轮与所述甲板驳尾端之间通过八字揽连接,所述主拖轮尾部设置尾揽,所述尾揽连接所述无动力船尾端。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无动动力船两侧对称设置一组甲板驳,所述甲板驳通过包头揽和倒揽的方式连接所述无动力船。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无动动力船两侧对称设置两组甲板驳,每个所述甲板驳均通过包头揽和倒揽的方式连接所述无动力船。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无动力船一侧设置应急拖轮,所述应急拖轮用于路线探测以及辅助调整。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无动力船前端设置半潜船,所述半潜船整体低于所述无动力船。
本发明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无动力船的多状态拖动设备的拖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若干组甲板驳通过缆绳连接在无动力船的两侧,通过主拖轮对甲板驳尾端施加推力,驱动甲板驳带动无动力船前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479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