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产品溯源二维码编码及过程识别终端应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44306.3 | 申请日: | 202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61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邓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港投滨水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955 | 分类号: | G06F16/955;G06K7/14;G06Q30/00;G06Q5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燃律师事务所 11864 | 代理人: | 柴琳琳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产品 溯源 二维码 编码 过程 识别 终端 应用 系统 | ||
1.一种农产品溯源二维码编码及过程识别终端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溯源赋码系统、物联网运管理系统和终端设备;所述溯源赋码系统用于将原产地产品生产加工、成品运输和仓储出货信息生产溯源码;所述终端设备用于通过扫码查询系统对条形码或者二维码进行识别,获取消息;所述物联网管理系统用于处理农产品种植信息登记、质量检测及交易环节的全程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产品溯源二维码编码及过程识别终端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溯源码包括数字、英文字母和校验码,所述校验码为数字或大写英文字母;所述校验码的生成过程包括:
S1:将溯源码分割为每一位一组,选择溯源码为偶数位的数字或字母,字母按照ASCII码进行数字转换,再求和;
S2:将求和结果乘以3,得到a;
S3:再选择溯源码第三位之后的奇数位进行求和得b;
S4:将a与b相加得到c,取小于c且为10的最大整数倍为d,用c减去d,得到校验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农产品溯源二维码编码及过程识别终端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为手机APP扫码、快速扫码设备或扫码交易终端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农产品溯源二维码编码及过程识别终端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用于通过扫码查询系统对条形码或者二维码进行识别,获取消息,其中所述二维码的识别步骤如下:
S1:定位图形;
S2:灰度化二维码信息像素;
S3:去掉二维码信息像素的噪点;
S4:二值化二维码信息像素;
S5:二维码译码和纠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农产品溯源二维码编码及过程识别终端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图形是确定二维码符号中模块的坐标,二维码中的模块都是固定的,包括校正图形,版本信息,数据和纠错码,且其中二维码中的分隔符,就是将探测图形与二维码信息图像分开;所述灰度化二维码信息像素中的灰度化是指通过颜色的深浅来识别二维码,就是说颜色深的按深灰处理,浅色的按浅灰处理,去掉其他颜色;所述去掉二维码信息像素中的噪点是指设备传感器在把光线作为接收信号和输出过程产生的粗糙像素,这些粗糙的像素是照片中不应该出现的干扰因素;所述二值化二维码信息像素的二值化是说将图像上像素灰度值设置为0或者255,也就是变成只有黑白两种颜色,二维码在二值化时会将二维码图像变成只有黑白色的条码,然后根据解析公式转化成二进制信息;所述二维码译码和纠错是指将将得到的二进制信息进行译码和纠错,且纠错是和译码同时进行的,将数据进行纠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农产品溯源二维码编码及过程识别终端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用于通过扫码查询系统对条形码或者二维码进行识别,获取消息,其中所述条形码的识别步骤如下:
S1:扫码枪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黑白相间的条形码上;
S2:扫码枪内的光电转换器接收到与白条和黑条相应的强弱不同的反射光信号,并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输出到放大整形电路,整形电路把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电信号;
S3:通过码制所对应的编码规则将再经译码接口电路译成数字字符信息,
然后通过接口电路送给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处理与管理,便完成了条形码辨读的全过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农产品溯源二维码编码及过程识别终端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码是由宽度不同、反射率不同的条和空,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码制)编制成的,用以表达一组数字或字母符号信息的图形标识符.即条形码是一组粗细不同,按照一定的规则安排间距的平行线条图形,常见的条形码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条(简称条)和白条(简称空)组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农产品溯源二维码编码及过程识别终端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转换器接收到与白条和黑条相应的强弱不同的反射光信号是由于不同颜色的物体,其反射的可见光的波长不同,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波长的可见光,黑色物体则吸收各种波长的可见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港投滨水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港投滨水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4430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