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凝器与开放式两相冷却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38055.8 | 申请日: | 2021-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73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 发明(设计)人: | 童凯炀;陈虹汝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F25B39/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王国祥 |
| 地址: | 20111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冷凝器 开放式 两相 冷却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凝器,包含一第一外侧板、一第二外侧板、至少一第一内隔板及至少一第二内隔板。第一外侧板具有一第一入口、一第一出口、一第二入口及一第二出口。至少一第一内隔板与至少一第二内隔板夹设于第一外侧板与第二外侧板之间而在第一外侧板与第二外侧板间分隔出不相连通的至少一第一通道及至少一第二通道。至少一第一通道用以容纳一冷却流体,且第二入口通过至少一第一通道连通第二出口。至少一第二通道用以容纳一两相流体,且第一入口通过至少一第二通道连通第一出口。其中,第一入口的开口尺寸大于第一出口的开口尺寸。本发明能够有效提升冷凝器的散热效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凝器与冷却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凝器与开放式两相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快速地成长,特别是在网络、人工智能、云端服务的需求大幅提高的时代,数据中心(data center)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庞大,为了维持或提升数据中心的处理效率,有必要对数据中心进行持续且有效的散热。但由于数据中心的功率密度高,所产生的热量过于庞大,传统的散热手段需要以提升功率或规模的方式来适应。然而,这样的做法非常耗能,反而会大幅增加成本与对环境的冲击。
因此,近年来如浸没式冷却(immersion cooling)等水冷技术逐渐受到重视,除了可有效冷却数据中心而大幅降低能耗与成本之外,还可有效缩减数据中心的整体尺寸。具体来说,浸没式冷却技术是将数据中心的热源,如主板以及其上的电子组件浸没于不导电的冷却液中,使得电子组件所产生的热直接且快速地传导给冷却液,不再需要额外去设置如风扇等主动式冷却装置,从而提升了散热效率且有助于增加硬件的摆设密度。
随着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庞大,数据中心所产生的废热越来越庞大,故现行浸没式冷却系统也开始通过冷凝器来对浸没式冷却系统的工作流体进行冷凝。然而,现有的冷凝器仍存在散热效率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凝器与开放式两相冷却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以提升冷凝器的散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包含:一第一外侧板,具有一第一入口、一第一出口、一第二入口及一第二出口;一第二外侧板;以及至少一第一内隔板与至少一第二内隔板,夹设于所述第一外侧板与所述第二外侧板之间而在所述第一外侧板与所述第二外侧板间分隔出不相连通的至少一第一通道及至少一第二通道,所述至少一第一通道用以容纳一冷却流体,且所述第二入口通过所述至少一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出口,所述至少一第二通道用以容纳一两相流体,且所述第一入口通过所述至少一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出口;其中,所述第一入口的开口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出口的开口尺寸。
于所述第一方面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还包含多个第一导流板及多个第二导流板,所述至少一第一内隔板、至少一第二内隔板、所述至少一第一通道与所述至少一第二通道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第一内隔板与所述第二内隔板从所述第一外侧板朝所述第二外侧板依所述第一内隔板与所述第二内隔板的顺序交错设置,且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从所述第一外侧板朝所述第二外侧板依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的顺序配置,所述第一外侧板的所述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一出口通过所述第一导流板分别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外侧板的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二出口通过所述第二导流板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于所述第一方面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内隔板与所述第二内隔板的排列方向上,所述第二通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通道的长度。
于所述第一方面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还包含多个毛细结构,其中,所述毛细结构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通道的下游处。
于所述第一方面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入口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入口的水平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80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吡啶的膦配体化合物及其应用
- 下一篇:面单分离装置、打印机及面单分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