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飞行器座舱压力控制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37075.3 | 申请日: | 202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8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赵亚飞;张聪笑;董巨辉;林石泉;及运达;李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D13/06 | 分类号: | B64D1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李小芳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行器 座舱 压力 控制系统 方法 | ||
1.一种用于控制飞行器的座舱压力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飞行器的飞行计划来确定所述飞行器的座舱的初始的第一座舱压力、与所述飞行器的目标高度相对应的第二座舱压力、所述飞行器到达所述目标高度所要花费的第一时长;
通过所述第一座舱压力和所述第二座舱压力之差除以所述第一时长来计算座舱压力变化率;以及
根据计算得到的座舱压力变化率来将座舱压力从所述第一座舱压力改变成所述第二座舱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所述飞行器处于起飞阶段,所述第一座舱压力是与所述飞行器的起飞机场相对应的座舱压力,且所述第二座舱压力是与所述飞行器的巡航高度相对应的座舱压力;或者
确定所述飞行器处于着陆阶段,所述第一座舱压力是与所述飞行器的巡航高度相对应的座舱压力,且所述第二座舱压力是与所述飞行器的着陆机场相对应的座舱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飞行器到达并保持在所述目标高度时,使座舱压力维持在所述第二座舱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到飞行计划已变更;
确定与所述飞行器的当前高度相对应的第三座舱压力;
基于经变更的飞行计划来确定与所述飞行器的经变更的目标高度相对应的第四座舱压力、所述飞行器从当前高度到达经变更的目标高度所要花费的第二时长;
通过所述第三座舱压力和所述第四座舱压力之差除以所述第二时长来计算经变更的座舱压力变化率;以及
根据计算得到的经变更的座舱压力变化率来将座舱压力从所述第三座舱压力改变成所述第四座舱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根据计算得到的经变更的座舱压力变化率来将座舱压力从所述第三座舱压力改变成所述第四座舱压力之前,确定计算得到的经变更的座舱压力变化率不超出预定的变化率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果计算得到的经变更的座舱压力变化率超出所述预定的变化率阈值,则根据所述变化率阈值来从所述第三座舱压力开始改变座舱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处于着陆阶段,所述第一座舱压力是与所述飞行器的巡航高度相对应的座舱压力,且所述第二座舱压力是与所述飞行器的着陆机场相对应的座舱压力,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着陆机场的海拔高度超过预定海拔高度;
将座舱压力维持在所述第一座舱压力;
确定飞行器的高度已下降到预定阈值高度,所述预定阈值高度小于所述巡航高度;
确定所述飞行器从所述预定阈值高度到达所述目标高度所要花费的第三时长;
通过所述第一座舱压力和所述第二座舱压力之差除以所述第三时长来计算第三座舱压力变化率;以及
根据计算得到的第三座舱压力变化率来将座舱压力从所述第一座舱压力改变成所述第二座舱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阈值高度是25000英尺或者基于飞行器的安全性来确定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海拔高度是8000英尺。
10.一种用于控制飞行器的座舱压力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座舱压力变化率计算装置,其被配置成根据所述飞行器的飞行计划来确定所述飞行器的座舱的初始的第一座舱压力、与所述飞行器的目标高度相对应的第二座舱压力、所述飞行器到达所述目标高度所要花费的第一时长,以及通过所述第一座舱压力和所述第二座舱压力之差除以所述第一时长来计算座舱压力变化率;以及
座舱压力调节装置,其被配置成根据由所述座舱压力变化率计算装置计算得到的座舱压力变化率来将座舱压力从所述第一座舱压力改变成所述第二座舱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707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