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甜瓜羊肚菌轮作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36942.1 | 申请日: | 202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52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蔡鹏;房超;唐杰;彭卫红;李跃建;刘独臣;刘小俊;梁根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22/05 |
代理公司: | 成都为知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67 | 代理人: | 杨宜付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甜瓜 羊肚菌 轮作 栽培 方法 | ||
1.一种甜瓜羊肚菌轮作栽培方法,在成都平原种植,种植地土壤疏松、肥沃且易于保湿,使用种植大棚进行栽培,其特征在于,所述甜瓜为厚皮甜瓜品种,包括“川蜜金玉”、“川蜜脆玉”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羊肚菌的品种包括六妹羊肚菌和梯棱羊肚菌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如下循环步骤:
S1、早春大棚内翻耕开第一厢,种植甜瓜;
S11、2月中下旬播甜瓜种;
将甜瓜种子晾晒,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后用清水洗净,用磷酸三钠溶液浸种以钝化病毒,再用温水浸种,捞出洗净后,置于恒温下催芽;种子露出胚芽后播种;
采用育苗穴盘和工厂化全营养育苗基质进行育苗;露白的种子按每穴1粒播种,深度0.5~0.8cm;采用大棚、中棚、小拱棚、地膜的4层覆盖方式进行保温育苗;或者采用温床育苗;移栽前5~7d降温炼苗,出圃移栽前喷施保护性防病药剂和叶面肥;
S12、3月上中旬大棚内翻耕开第一厢,定植甜瓜幼苗;
将土地翻耕耙匀,开第一厢,所述第一厢厢宽1.2m,沟宽30cm;每厢种2行甜瓜幼苗,厢内行距0.5m,厢间行距1m;
所述甜瓜幼苗长至3~4片真叶、苗高10cm、茎粗0.4cm以上进行定植,采用立架栽培,定植密度1200~1600株/亩;
定植存活后做好水肥管理、整枝理蔓及幼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和吊瓜;
S13、6月上旬开始采收甜瓜,6月下旬甜瓜采收结束;
S2、甜瓜采收结束后拉秧清棚,再进行高温闷棚;
S21、7月上旬拉秧清棚;
S22、7月上中旬在土壤表面撒施碳铵,亩施100~150kg,大棚四周做坝,棚内灌水至水面高于地面3~5cm,保持棚室密闭,开始闷棚至8月中下旬,处理30~50d;
S3、秋季大棚内翻耕开第二厢,栽培羊肚菌;次年早春采收羊肚菌;
S31、10月大棚内翻耕开第二厢;
将土地翻耕耙匀,开第二厢,所述第二厢厢宽80cm,厢高15 cm,过道宽50cm;
S32、11月上中旬完成羊肚菌播种;
羊肚菌播种方式采用撒播;菌种均匀撒播在厢面上,覆土3~5cm,每平方米播种400g;播种后,在厢面上铺设白色地膜进行保温;播种后10~15d,按1600~2000袋/亩的转化袋均匀摆放在第二厢厢面上,转化袋一面打孔横放,紧贴土壤表面,保持至出菇前取走转化袋或留存至采收结束;播种后做好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所述菌种采用三级菌种制种:母种菌龄为7~11d,原种菌龄为15~20d,栽培种菌龄为18~20d;
所述转化袋采用如下步骤制作:
将小麦85wt%~90wt%、谷壳15wt%~10wt%,浸泡充分吸水,取出滤去表面水分,再按小麦与谷物混合物料重量计,添加石灰1wt%、石膏1wt%拌匀,装入菌种袋后灭菌;
S33、次年1月下旬开始采收羊肚菌;
S34、次年3月上旬羊肚菌采收结束;
羊肚菌采收完成后,再次执行步骤S1;
所述方法起始于步骤S1或步骤S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694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