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简化枸杞树形及其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32062.7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88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何昕孺;田建文;戴国礼;曹有龙;秦垦;何军;张波;黄婷;段淋渊;米佳;王玉静;闫亚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17/10;A01G17/14;A01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盛铭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7 | 代理人: | 宋傲男 |
地址: | 750002 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化 枸杞 树形 及其 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轻简化枸杞树形及其培养方法,涉及枸杞栽培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轻简化枸杞树形的培养方法,通过篱架设置、苗木定植和四年整形,形成一种单干四臂树形,第一层水平主枝绑缚在篱架的第一架丝上,第二层水平主枝绑缚在第二架丝上,与传统树形相比,树冠体积缩减,结构简单,只分为主干、主枝和侧枝,侧枝上直接着生结果枝组,修剪技术简单,修剪抹芽的工作量减少,不仅能提高劳动效率,节省劳动力,适宜机械化修剪、打药等生产作业,便于采摘,而且能改善果实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枸杞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简化枸杞树形及其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枸杞(Lycium barbarum)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是我国西北地区传统的优势特色产业。随着枸杞产业的快速发展,种植面积的扩张,劳动力紧缺的问题日益凸显,枸杞园用工成本已占总生产成本的76%。长期沿用的自然半圆形、三层楼等树形空间利用大,有利于高产,但存在以下缺点:(1)树体较大,骨架级次多,骨干枝上的潜伏芽和不定芽易抽生背上枝多,需经常摘心、抹芽等措施进行管理,用工量较大;(2)树冠体积大、外围枝叶量大、叶幕层厚,导致内膛的叶片见光量极少,不利于通风透光;(3)整形修剪技术复杂,骨架级次多、对主枝及枝组的角度、位置要求比较高,种植户不易掌握修剪技术,造成产量减少的问题多。因此,改进栽培技术对促进枸杞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篱架栽培具有整形修剪简单、省工省时的特点,借鉴果树上的篱架模式,枸杞生产园实现了快速成形、水肥一体化、中耕、喷药的机械化,然而目前枸杞的篱架栽培整形技术仍以传统的栽培经验为主,与新的篱架栽培整形需求不配套,经济效益仍然较低。例如参照传统枸杞栽培经验,对于徒长枝一律进行剪枝处理,导致篱架栽培的枸杞树上结果枝少,严重影响枸杞产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传统枸杞栽培经验与篱架栽培整形需求不配套造成经济效益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轻简化枸杞树形及其整形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轻简化枸杞树形的整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篱架设置和苗木定植:在定植行间隔设置支架并在相邻的支架间牵引至少两根架丝,通过所述架丝绑缚直立的主干固定杆,定植枸杞幼苗,并将所述枸杞幼苗的主干绑缚在所述主干固定杆上以使所述枸杞幼苗直立生长;
(2)第一年整形:在定植的枸杞幼苗成活后,在主干上选留一个强枝剪截定干,在剪口下萌发出的枝条中选留2个生长势强的枝条,分别绑缚在主干左右两侧的第一架丝上以培养第一层水平主枝,待所述第一层水平主枝生长后短截;
(3)第二年整形:a.春季萌芽前:对所述第一层水平主枝上的侧枝进行短截,并对主枝上缺枝部位处背上的二年生枝进行短截;b.春季生长期:抽生出的徒长枝进行短截以促发结果枝;c.采果期结束:对所述第一层水平主枝上的侧枝进行短截,并对主枝上缺枝部位处背上的当年生枝进行短截;d.秋梢萌发生长期:在所述主干上位于所述第一层水平主枝上方的位置选留1个徒长枝绑缚在所述主干固定杆上,待其生长后打顶以促发分枝,选留2个强壮的枝条,分别绑缚在主干左右两侧的第二架丝上以培养第二层水平主枝;
(4)第三年整形和第四年整形:a.春季萌芽前:对所述第一层水平主枝、第二层水平主枝上的侧枝进行短截,水平及斜向上生长的侧枝上选留2~3个二年生枝,斜向下生长的侧枝回缩,并对主枝上缺枝部位处背上的二年生枝进行短截;b.春季生长期:对于所述第一层水平主枝,抽生出的徒长枝进行短截以促发结果枝,对于所述第二层水平主枝,抽生出的徒长枝进行短截以促发结果枝;c.采果期结束:对所述第一层水平主枝、第二层水平主枝上的侧枝进行短截,并对主枝上缺枝部位处背上的当年生枝进行短截,第四年整形后树形培养成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未经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20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