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生态(生姜)大田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30290.0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2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彭崇敏;莫乙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崇敏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A01G13/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喆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王小燕 |
地址: | 6254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 生姜 大田 种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微生态(生姜)大田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生姜苗选择:选择单株植株高度合适的,且经过微生态脱毒培养的生姜苗作为栽培用生姜苗;(二)土地选择:选取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团粒结构好、地力高、偏酸性(PH值6‑7)的土壤,且阳光照射时间8小时左右的偏阴土地。该微生态(生姜)大田种植方法,通过将微生物技术培养的枯草芽孢杆菌和淡紫紫泡菌施加到未更重的土地中,能够有效的杀灭土壤中的病虫,从而保证生姜苗种植后不会是的生姜苗很快的感染上病虫害,从而提高生姜苗的存活率,同时利用施加的微生态有机肥能够有效的补充土壤内的营养,保证生姜苗的正常生长发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脱毒组培生姜栽种技术领域,具体为微生态(生姜)大田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生姜属姜科姜属多年生宿根植物,营养丰富,是药、食、加工等多用途经济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日常调味品以及外贸产品,因此生姜的需求极为广泛,而姜瘟是一种细菌性的土传病害,连作发病严重,造成大量减产,国内外目前尚无高抗病毒的生姜品种和高效杀病毒药剂,因此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生姜苗,再进行大田栽种,能够有效的防止姜瘟的发生,在脱毒组培生姜移栽大田时需要使用与传统移栽不同的方法,但是现有的脱毒组培生姜栽种过程中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脱毒组培生姜移栽方法大多通过传统的移栽方式改进而来,造成脱毒组培生姜在组织栽培过程中极易受到土壤环境中的病毒的侵蚀,会使用到大量的化学药剂进行病害的防护,导致药剂污染环境,且由于药剂的大量使用,造成种植成本的增加;
2.现有的脱毒组培生姜栽种过程中,由于植株容易出现生长状况不良的现象,会使得栽种过程中增大激素的使用量,从而导致生姜生长物质积累不足,导致生姜质量不佳,使得生姜植株更容易感染病虫害。
所以我们提出了微生态(生姜)大田种植方法,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微生态(生姜)大田种植方法,以便解决上述中所提出的现有的脱毒组培生姜移栽方法大多通过传统的移栽方式改进而来,造成脱毒组培生姜在组织栽培过程中极易受到土壤环境中的病毒的侵蚀,会使用到大量的化学药剂进行病害的防护,导致药剂污染环境,且由于药剂的大量使用,造成种植成本的增加,现有的脱毒组培生姜栽种过程中,由于植株容易出现生长状况不良的现象,会使得栽种过程中增大激素的使用量,从而导致生姜生长物质积累不足,导致生姜质量不佳,使得生姜植株更容易感染病虫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微生态(生姜)大田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生姜苗选择:选择单株植株高度合适的,且经过微生态脱毒培养的生姜苗作为栽培用生姜苗;
(二)土地选择:选取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团粒结构好、地力高、偏酸性(PH值6-7)的土壤,且阳光照射时间8小时左右的偏阴土地;
(三)整地:起垄深翻,并起垄按1.5米为一厢,开种植沟,在翻地过程中应当根据土地肥力状态添加基肥,从而保证整地后土地肥力足够生姜苗的生产;
(四)地下虫害预防:通过化学防治或是生物防治在整地过程中加入相应的药品,从而将地下潜伏的危害生姜幼苗的害虫灭杀;
(五)栽种:种植时生姜苗应当保持一定距离,在种植沟沟底栽种生姜苗,有利于后期培土,栽种时应当选择阴天进行栽种,若栽种天气为晴天,此时选择上午或日落时,雨天不适宜进行栽种,载种完毕后,必须及时浇灌足量的定根水,施完定根水后,补浇生根剂,为防治姜苗倒膘,可加入少量速效氮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崇敏,未经彭崇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02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