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车总成的装配和追溯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29600.7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7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思超;潘玉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Q30/0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徐斌斌;瞿海武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总成 装配 追溯 方法 系统 | ||
1.一种用于汽车总成的装配和追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各零件进行装配夹紧形成总成;
扫描总成零件上的封装追溯码,将扫描到的数据信息与预存对应该总成零件的数据信息进行比对验证,如比对信息一致,则通过验证并存储相关验证数据作为追溯信息,如比对信息不一致,则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对装配好的总成进行对应的性能检测,若性能检测合格,则判定为合格产品,并存储相关检测数据以及检测结果作为追溯信息,若性能检测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根据存储的对应追溯信息自动分配ID并将分配的各ID一同刻在总成上形成可扫描的识别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总成的装配和追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各零件进行装配夹紧形成总成之前,先录入当前的日期、班次以及对应的操作员工信息,将上述录入的信息也作为追溯信息自动分配ID并将该ID也一同刻在总成上形成可扫描的识别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总成的装配和追溯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各零件进行装配夹紧形成总成的具体过程为:将各零件放置在装夹工装(2)中进行装配并预夹紧,再对装配情况进行检测,若装配到位,则装夹工装(2)的夹紧气缸动作夹紧各零件形成总成,若装配不到位,则夹紧气缸不动作,提示对各零件进行重新装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汽车总成的装配和追溯方法,其特征在于,总成在通过性能检测被判定为合格产品后,自动生成合格产品序列,将生成的合格产品序列也作为追溯信息自动分配ID并将该ID也一同刻在总成上形成可扫描的识别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汽车总成的装配和追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性能检测前或性能检测后,在总成上刻制法规信息形成永久标识,同时将该法规信息存储,将上述存储的法规信息也作为追溯信息自动分配ID并将该ID也一同刻在总成上形成可扫描的识别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汽车总成的装配和追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法规信息包括主机厂简称、零件号、涂敷供应商简称、封装供应商代码和总成生产日期。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汽车总成的装配和追溯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扫描总成上刻制形成的识别码,将扫描得到的信息与存储的信息进行比对验证,若验证通过,总成装箱,若验证不通过,则作为不合格产品处理。
8.一种用于汽车总成的装配和追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制器(1),用于录入和存储数据信息并能够根据存储的数据信息自动分配ID;
装夹工装(2),用于将各零件装配形成总成,并对总成的装配情况进行检测后将检测的结果反馈给主控制器(1);
检测模块(4),用于与主控制器(1)连接,检测模块(4)检测装配后的总成性能是否符合要求,若性能检测合格,则判定为合格产品,并将相关检测数据存储至主控制器(1)中并在主控制器(1)中自动生成合格产品序列;
扫码模块一(3),用于与主控制器(1)连接,扫码模块一(3)扫描各零件上的封装追溯码并将各零件的产品封装信息传递至主控制器(1)中,主控制器(1)将扫描到的零件封装信息与预存的对应该零件的封装信息进行比对验证两者是否一致,并存储相关验证数据;
刻字模块(5),用于在总成上刻制永久标识或识别码;
所述主控制器(1)根据录入和存储的数据信息能够自动分配ID,并控制刻字模块(5)将分配的各ID一同刻在总成上形成可扫描的识别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汽车总成的装配和追溯系统,其特征在于,本系统还包括与主控制器(1)连接的扫码模块二(6),所述扫码模块二(6)用于扫描总成上刻制的识别码并将扫描得到的数据信息传递至主控制器(1)中,主控制器(1)将接收到的数据信息与存储的对应该总成的数据信息进行比对验证,若验证不通过,则作为不合格产品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用于汽车总成的装配和追溯系统,其特征在于,本系统还包括报警器(7),所述报警器(7)与主控制器(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960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