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高韧性球墨铸铁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28217.X | 申请日: | 2021-09-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2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 发明(设计)人: | 张进芳;樊阳阳;张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清慧胜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C1/10 | 分类号: | C21C1/10;C22C33/10;C22C37/04;C21D5/00;C21D1/26 |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雪花;冷锦超 |
| 地址: | 048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韧性 球墨铸铁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球墨铸铁材料铸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低温高韧性球墨铸铁的制备方法;包括采用高纯生铁、高纯低碳钢、同牌号的回炉料进行配料来制备铁水;采用球化剂Mg8Re3对铁水进行球化处理并浇注;之后采用球墨铸铁件热处理,通过控制升温和降温速率,得到球墨铸铁件;本发明通过球墨铸铁件热处理增强了球墨铸铁的低温冲击能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保证材料符合低温球墨铸铁的各项性能,解决了球墨铸铁生产中现有技术对原铁水的球化处理效果不理想,影响球墨铸铁质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球墨铸铁材料铸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低温高韧性球墨铸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球墨铸铁简称球铁。它是通过在浇铸前往铁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球化剂和墨化剂,以促进呈球状石墨结晶而获得的。它和钢相比,除塑性、韧性稍低外,其他性能均接近,是兼有钢和铸铁优点的优良材料。球墨铸铁主要由铁、碳和硅组成的合金的总称。在这些合金中,含碳量超过在共晶温度时能保留在奥氏体固溶体中的量。工业用铸铁一般含碳量为2%~ 4%。碳在铸铁中多以石墨形态存在,有时也以渗碳体形态存在。除碳外,铸铁中还含有1%~ 3%的硅,以及锰、磷、硫等元素。合金铸铁还含有镍、铬、钼、铝、铜、硼、钒等元素。碳、硅是影响铸铁显微组织和性能的主要元素。
目前球墨铸铁QT400-18 低温性能在国内一般要求温度达到-40℃时的冲击功为最小值12J/cm2,在高寒环境下(-60℃)对球墨铸铁的低温冲击国内还没有明确要求,随着高速列车的迅速发展,对球墨铸铁中低温韧性的全铁素体球墨铸铁的性能要求日益增高,要求产品性能符合在世界各个地域均不受影响,因此对球墨铸铁的性能要求上将原来-20℃提高到-50℃的冲击性能满足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均不受影响,因此研制该材料迫在眉睫。
冲击韧性反映材料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也反映快速形变条件下,材料抵抗裂纹萌生、发展和断裂的能力。低温冲击韧性是一个材料的韧性指标,也就是说具有较高低温冲击韧性的球墨铸铁件在-50℃时具有较高冲击韧性,脆--韧性能转变温度较低,能够较好的克服冷脆。材料断裂往往是穿晶或沿晶断裂,材料晶粒内部或晶粒间有夹杂或夹杂物,削弱了材料的键合力,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经常形成为裂纹源,或裂纹传播的途径,降低材料的耐低温冲击能力,而材料晶粒内部或晶粒间的夹渣物是由过量的残 Mg 及残留 Re 的氧化物、硫化物造成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低温高韧性球墨铸铁的制备方法;提高球墨铸铁的低温韧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低温高韧性球墨铸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优质铁水:
1.1按重量比进行配料:高纯生铁占 75-80%、高纯低碳钢占8-12%、同牌号的回炉料占10-15%,增碳剂0.2-0.3%;高纯生铁中各种元素质量百分比为C≥3.9%,Si 0.4-0.7%,Mn ≤0.1%,P ≤0.025%,Ti ≤0.025%,S <0.02%;所述高纯低碳钢中的P 及 S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均<0.02%,Ti<0.02%。
1.2制备铁水:先将 1/3 的高纯生铁进行熔化,再把增碳剂和高纯低碳钢加入,边熔化边加入回炉料,之后加入剩余的高纯生铁,全部熔化至铁水。
1.3铁水完全熔化后用覆盖剂覆盖,进行升温;将熔化获得的铁水经过 1550℃高温过热,且用质量百分比为 0.4% SiC 放入铁水表面倒包,待完全溶解后快速出炉。
S2球化处理:
2.1将球化剂Mg8Re3放入到铁水包底凹槽内侧,Mg8Re3占铁水重量的1.2%-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清慧胜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清慧胜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82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