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隐藏式挂钩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13457.2 | 申请日: | 2021-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8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玲;王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7/10 | 分类号: | B60R7/1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隐藏 挂钩 | ||
1.一种隐藏式挂钩,其特征在于:包括挂钩主体(1)和挂钩底座(2),所述挂钩底座(2)固定安装在汽车立柱饰板(4)与汽车钣金(3)连接的固定点处,所述挂钩主体(1)以可伸缩连接结构与所述挂钩底座(2)连接;当所述挂钩主体(1)为伸展状态,其远离所述汽车钣金(3)一端伸出于所述汽车立柱饰板(4)的饰板通孔(411),作为挂钩;当所述挂钩主体(1)为收缩状态,其远离所述汽车钣金(3)一端盖于所述汽车立柱饰板(4)的饰板通孔(411)上,作为堵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底座(2)上从外至内间隔设置有外连接点(2211)和内连接点(2212),所述挂钩主体(1)能够与所述外连接点(2211)或者所述内连接点(2212)连接;当所述挂钩主体(1)与所述外连接点(2211)连接时,所述挂钩主体(1)远离所述汽车钣金(3)一端盖于所述饰板通孔(411)上,作为堵盖;当所述挂钩本体(1)与所述内连接点(2212)连接时,所述挂钩主体(1)远离所述汽车钣金(3)一端伸出于所述饰板通孔(411),作为挂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藏式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立柱饰板(4)包括饰板主体(41)和设置在所述饰板主体(41)上的饰板安装座(42),所述饰板安装座(42)与所述饰板主体(41)之间形成空腔(43),所述饰板通孔(411)设置在所述饰板主体(41)上,所述挂钩底座(2)设置在所述空腔(43)内,所述挂钩主体(1)的远离所述汽车钣金(3)一端与所述饰板通孔(41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挂钩底座(2)、所述饰板安装座(42)以及所述汽车钣金(3)从内至外依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隐藏式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主体(1)包括连接外套筒(11)和设置在所述连接外套筒(11)的远离所述汽车钣金(3)一端的挂钩端盖(12),所述挂钩底座(2)包括固定板(21)和设置在所述固定板(21)的远离所述汽车钣金(3)一端的连接内套筒(22);所述固定部(21)、所述饰板安装座(42)以及所述汽车钣金(3)从内至外依次连接;所述外连接点(2211)和所述内连接点(2212)均设置在所述连接内套筒(22)上,所述连接外套筒(11)外套在所述连接内套筒(22)上;当所述连接外套筒(11)与所述外连接点(2211)连接时,所述挂钩主体(1)远离所述汽车钣金(3)一端盖于所述饰板通孔(411)上,作为堵盖;当所述连接外套筒(11)与所述内连接点(2212)连接时,所述挂钩主体(1)远离所述汽车钣金(3)一端伸出于所述饰板通孔(411),作为挂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隐藏式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内外套的外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N个外壁凹槽(221),所述外连接点(2211)为设置在所述外壁凹槽(221)上的外卡接槽,所述内连接点(2212)为设置在所述外壁凹槽(221)上的内卡接槽,所述外卡接槽和所述内卡接槽从外至内间隔设置;所述连接外套筒(11)对应N个所述外壁凹槽(221)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安装通槽,N个所述安装通槽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卡接件(111),N个所述卡接件(111)的远离所述汽车钣金(3)一端均固定在所述连接外套筒(11)上,N个所述卡接件(111)的靠近所述汽车钣金(3)一端设置有悬空的卡接凸起(112),所述卡接凸起(112)能够与所述外卡接槽或者所述内卡接槽卡接;其中N≥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隐藏式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外套筒(11)的外壁上设置有N个拆卸凹槽(113),N个所述拆卸凹槽(113)在内外方向上的位置分别对应N个所述卡接件(111)的中部,N个所述拆卸凹槽(113)在周向上的位置分别与N个所述安装通槽相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隐藏式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凹槽(113)与相邻的所述安装通槽连通,所述卡接件(111)的中部与所述拆卸凹槽(113)之间设置有用于供工具插入的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345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