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因PeFtsH5及其在提高蝴蝶兰抗致病菌侵染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12451.3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93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明凤;张龙;娄玉霞;毛婵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50 | 分类号: | C12N9/50;C12N15/84;C12N15/57;A01H5/00;A01H6/82;A01H6/62 |
代理公司: | 上海宛林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61 | 代理人: | 马平丽 |
地址: | 2002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因 peftsh5 及其 提高 蝴蝶兰 致病菌 侵染 中的 应用 | ||
本申请公开了基因PeFtsH5,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因PeFtsH5编码的蛋白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基因PeFtsH5在提高蝴蝶兰抗致病菌侵染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下调蝴蝶兰中PeFtsH5基因的表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品种培育领域,尤其涉及基因PeFtsH5及其在提高蝴蝶兰抗致病菌侵染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兰科是有花植物中最大科之一,兰科植物因其花型奇特、多变,花色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对兰花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是目前研究兰花的热点之一。蝴蝶兰(Phalaenopsisaphrodite Rchb.F.)为兰科蝴蝶兰属,又称蝶兰,因花形似蝴蝶而得名,原产于亚热带雨林地区。蝴蝶兰素有“洋兰王后”之称,尤其在新春时节,叶腋抽出长长的花梗,开出形如蝴蝶飞舞般的花朵,花形美丽别致、色彩艳丽、花期长;而蝴蝶兰的叶片质地厚,扁平,椭圆形、长圆状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通常较宽,基部多少收狭,具关节和抱茎的鞘,花时宿存或花期在旱季时凋落。蝴蝶兰凭借其花大叶美很受大众欢迎。
Ftsh基因最初由4个不同的研究小组在筛选不同的大肠杆菌表现型时独立发现。Santos和de Almeida(1975)在研究细胞分裂时,鉴定出对温度敏感的纤丝生成(filamentation temperature-sensitive)突变体ftsh1,并命名为ftsh基因。蛋白酶FtsH由FtsH基因编码的一种ATP和Zn2+依赖型蛋白,由分子量70~80kDa的同型或异型亚基组成六聚复合体,单个亚基没有生物活性。在拟南芥中,FtsH通过寡聚化形成一个六聚环形结构,将蛋白水解活性位点埋在六聚复合体孔穴的中央,FtsH是一种保守的膜结合金属蛋白酶。
在枯草芽孢杆菌、乳酸乳球菌等原核生物以及酵母、拟南芥、烟草、苜蓿等多种真核生物中都发现了FtsH,说明此基因在生物基因组中广泛分布。在原核生物中,FtsH基因是单顺反子或多顺反子操纵子的一部分,FtsH蛋白定位在细胞质膜上;而在真核生物中,已知的FtsH均定位于叶绿体膜或线粒体膜上。目前,PeFtsH5基因在蝴蝶兰中的表达情况及功能尚不明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植物花卉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蝴蝶兰作为受众广泛的观赏植物具有广大的市场前景和经济价值;然而各种植物病害严重影响其培育成本,甚至带来严重损失,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提供一种提高蝴蝶兰抗致病菌侵染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蝴蝶兰抗致病菌侵染的能力。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基因PeFtsH5,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因PeFtsH5编码的蛋白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基因PeFtsH5在提高蝴蝶兰抗致病菌侵染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下调蝴蝶兰中PeFtsH5基因的表达。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调包括基因沉默或基因敲除。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因沉默使得沉默后植株与野生型植株相比,PeFtsH5基因的表达量下降60%-7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PeFtsH5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PeFtsH5基因的编码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致病菌包括灰葡萄孢菌和\或辣椒疫霉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致病菌为灰葡萄孢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致病菌为辣椒疫霉菌。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预防或治疗蝴蝶兰灰霉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下调蝴蝶兰中PeFtsH5基因的表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师范大学,未经上海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24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