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形不锈钢杯的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08291.5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21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吕峥健;付培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7/14;B21D55/00;B21D51/18;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星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496 | 代理人: | 肇启翔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形 不锈钢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异形不锈钢杯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割管;S2、第一次滚毛刺;S3、缩管;S4、割口;S5、第一次水胀;S6、真空退火;S7、第二次水胀;S8、激光割底:用车床,将底口割至标准尺寸;S9、第一次冲筋和第二次冲筋;首先对面积大的一面进行冲筋,然后对面积小的一面进行冲筋,另外,整个杯体的冲筋共七道冲筋;S10、滚口筋;S11、平口;S12、整口。通过改变异形杯的加工工艺,采用特殊的滚毛刺和冲筋装置,滚毛刺的装置可以获得更好的除毛刺效果,另外,冲筋装置采用特殊的模具进行冲筋,可以满足异形杯体的冲筋需求,使得滚筋可以顺畅进行,且在滚筋的过程中保证杯体成型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锈钢杯加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异形不锈钢杯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不锈钢杯体(是指单层不锈钢水杯的杯体,或不锈钢保温杯的内胆/外壳,下同)的生产,一般都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如申请号为201711069013.4的中国发明申请《一种保温杯成形模具及其成形工艺》、申请号为申请号201911034746.3的中国发明申请《一种保温杯大宽口内胆的制作工艺》、申请号为201810804750.2的中国发明申请《一种保温杯内胆旋薄工艺方法》等等。
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杯体的形状为圆柱体,而异形结构的杯身尺寸小,偏心设计模具机构做不了或者模具强度不够,很难实现量产,另外,杯身长宽扁平比例偏差太大,,常规胀形工艺达不到尺寸要求和外观,胀幅比太大,且肩部和口部形状不同,一个圆形,一个是椭圆扁形,滚筋不能顺畅实现,另外,在杯管加工过程中,常常需要在杯管上冲筋,以提高杯管的结构强度和外观的美观性,但是现有一般都是对圆形的不锈钢杯采用直接滚压的方式成筋,这种方式影响了异形不锈钢杯的成形,故此亟需开发一种异形不锈钢杯的加工工艺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形不锈钢杯的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异形不锈钢杯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割管:截取用于加工不锈钢杯体的圆管;
S2、第一次滚毛刺;将S1中圆管放入到滚毛刺装置中,然后加入磨沙滚动以去除毛刺;
S3、缩管;
S4、割口;
S5、第一次水胀;
S6、真空退火;
S7、第二次水胀;
S8、激光割底:用车床,将底口割至标准尺寸;
S9、第一次冲筋和第二次冲筋;第一次冲筋和第二次冲筋均进行分步冲筋,首先对面积大的一面进行冲筋,然后对面积小的一面进行冲筋,另外,整个杯体的冲筋共七道冲筋,七道筋位全部设置在一套模具上,一次成型;
S10、滚口筋;
S11、平口;
S12、整口;
S9中,所述第一次冲筋和第二次冲筋使用的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靠近下模座的一侧设有冲头,所述冲头上设有上冲压槽,所述下模座靠近上模座的一侧设有下安装座,所述下安装座靠近冲头的一侧设有与上冲压槽配合的下冲压槽,所述上模座上设有与冲头连接的活动轴,所述活动轴、上模座、冲头和下安装座的中心线重合设置,所述上冲压槽和下冲压槽内壁均设有若干个冲筋凸起,冲筋凸起在异形不锈钢杯表面形成凸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82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状态控制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 下一篇:一种堵头状硬质阳极化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