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磁共振兼容液压驱动位置调整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05342.9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26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黄芳;邱榆富;郭靖;蔡述庭;熊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34/20;A61B90/00;F15B11/16;F15B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彭东威 |
地址: | 5100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磁共振 兼容 液压 驱动 位置 调整 平台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核磁共振兼容液压驱动位置调整平台,包括平台主体、动力装置以及控制装置;平台主体包括固定架、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第一单作用液压缸、第二单作用液压缸以及第三单作用液压缸;控制装置用于通过动力装置分别控制第一单作用液压缸、第二单作用液压缸以及第三单作用液压缸。基于液压驱动模块构建的平台主体可以实现非金属设计,能够兼容MRI设备或直接应用在MRI设备上,进而使得该平台能够应用于穿刺手术中,实现自动化的穿刺,进而有助于提高穿刺稳定性以及准确性,节约手术流程,提高手术效率。而且各个动力源设计为由注射器以及滚珠丝杆机构构建,较于传统的液压泵系统来说更加轻便,使用更加便利。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磁共振兼容液压驱动位置调整平台。
背景技术
经皮穿刺术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微创外科手术,其目的是建立引导通道,包括血管通道与非血管通道,几乎所有的介入手术与活检手术都要依赖这种引导通道来完成。现有的临床手动穿刺在很大程度上仍需要依靠医生的职业技能与积攒的多年经验才能完成,其手术过程为外科医生先对病人进行MRI扫描,确定穿刺目标,再将病人带到扫描舱外进行手动穿刺操作,最后还要将病人推回扫描舱,以确定穿刺的准确性,手术流程复杂,耗费时间长,并且患者的频繁移动会降低手术的准确性,也即是现有的穿刺手术存在稳定性差和准确性不高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核磁共振兼容液压驱动位置调整平台,有助于提高穿刺稳定性以及准确性,节约手术流程,提高手术效率。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核磁共振兼容液压驱动位置调整平台,包括平台主体、动力装置以及控制装置;
所述平台主体包括固定架、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第一单作用液压缸、第二单作用液压缸以及第三单作用液压缸;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通过所述动力装置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单作用液压缸、第二单作用液压缸以及第三单作用液压缸;
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一动力源、第二动力源以及第三动力源;
所述第一支撑架沿Z轴方向滑动安装于所述固定架上;
所述第一单作用液压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架运动;
所述第一动力源包括第一注射器以及第一滚珠丝杆机构;
所述第一注射器与所述第一单作用液压缸一一对应,且注射口通过第一导管与所述第一单作用液压缸的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一注射器的筒体固定设置;
所述第一滚珠丝杆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注射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注射器的活塞杆运动;
所述第二支撑架沿Y轴方向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架;
所述第二单作用液压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撑架运动;
所述第二动力源包括第二注射器以及第二滚珠丝杆机构;
所述第二注射器与所述第二单作用液压缸一一对应,且注射口通过第二导管与所述第二单作用液压缸的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二注射器的筒体固定设置;
所述第二滚珠丝杆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注射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注射器的活塞杆运动;
所述第三支撑架沿X轴方向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
所述第三单作用液压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支撑架运动;
所述第三动力源包括第三注射器以及第三滚珠丝杆机构;
所述第三注射器与所述第三单作用液压缸一一对应,且注射口通过第三导管与所述第三单作用液压缸的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三注射器的筒体固定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53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