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组织充填剂的聚己内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03578.9 | 申请日: | 2021-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4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 发明(设计)人: | 柳宇红;刘善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L27/18 | 分类号: | A61L27/18;A61L27/50;A61L27/52;A61L27/20;A61L27/60 |
| 代理公司: |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6 | 代理人: | 高维波 |
| 地址: | 25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组织 充填 内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组织填充剂聚己内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该软组织填充剂由微球和凝胶组成。所述聚己内酯微球平均粒径为20~60μm。所述注射用软组织填充剂的制备方法采用的是乳化溶剂挥发法,通过水包油技术和剪切乳化技术来制备聚己内酯微球。该制备方法工艺简便、易于操作,条件温和,耗时短,易实现放大生产。本发明制得的聚己内酯微球流动性好、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在注射用水中能够迅速分散,便于注射和塑型,是一种可以100%被机体吸收的半永久性软组织填充剂,属于医学美容填充物技术领域。所述聚己内酯微球主要用于除皱、塑型、延缓皮肤衰老、美化容颜,它可以长期通过刺激胶原蛋白和免疫反应的细胞来起到填充效果,从而使得皮肤看起来更自然一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组织填充、医学美容填充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组织充填剂聚己内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软组织主要是指人体比较柔软的组织,包括人体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滑膜囊,神经、血管等,是比较重要的一个人体组织。本发明涉及的软组织主要是指皮肤。
皮肤主要由表皮层和真皮层构成,其中胶原蛋白存在于真皮层中。一方面,伴随着人生理性衰老及外界各种刺激,真皮层中胶原蛋白、透明质酸流失的速度开始加快,供给不及耗损,组织学上表现为真皮变薄、皮下脂肪和脂肪垫萎缩,美学上表现为骨性标志、血管和皱纹的明显化;同时,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的结构也逐步遭到破坏,失去了原有的弹力;皮肤组织中能够分泌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的成纤维细胞的数量减少,合成能力逐渐减弱,使皮肤开始变得松弛,出现皱纹。另一方面,因为痤疮、外伤等因素引起的面部凹陷性疤痕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烦恼和痛苦,而且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美丽的容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有效延缓皮肤衰老、美化容颜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不断探求和解决的问题。对此各种治疗方法应运而生,注射治疗因其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效果好而倍受青睐。
注射美容是非手术整形美容的一种,利用注射的方法将生物材料或人工合成生物相容性材料注射入真皮层或皮下,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达到减少皮肤褶皱或塑型的一大类整形手术方法。注射美容具有无需手术、痛苦小、副作用少、见效快、恢复快、对患者正常生活影响小等优点,因此受到求美者的广泛欢迎。另外,由于其材料具有易于标准化和批量生产、注射流程和步骤统一可控等优点,受到了广大科研工作者和企业的关注,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产品的不断开发和优化,新型的材料逐步应用于临床,已经使得注射美容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注射美容治疗主要有注射肉毒毒素和注射充填物两种方法。肉毒毒素通过阻断神经和肌肉的信息传导而起到麻痹表情肌舒展过度收缩的肌肉的目的,进而使皱纹消失。该法见效快,但具有有维持时间短、面部表情僵硬等缺点。关于注射填充物主要有:玻尿酸、透明质酸、胶原蛋白、自体脂肪、合成填充剂等。合成填充剂中,由聚己内酯制备而得的新一代产品——Ellanse是一款由英国和荷兰共同研发的半永久性高端真皮填充剂。这种创新的皮下填充物不仅结合了改善皱纹和填补的好处,更吸引人的是可以刺激人体自身天然的胶原蛋白产生,有助于除皱抗老。该产品能够100%被人体吸收,安全性极高;注射后无伤口,恢复期短。然而,目前该产品在国内的发展几乎处于空白。国内对于该品种的研究依然存在诸多缺陷,如:专利CN200880104393.3对于聚己内酯微球的制备过程中存在如下缺点:1)油相粘度太高,条件要求苛刻(强力搅拌);2)增溶过程需要高温条件,且实验过程耗时长(选用吐温作为增溶剂时,冷却过程约需12h);3)制备过程繁琐。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软组织填充剂聚己内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该填充剂是一种流动性好、可迅速分散于注射用水中且具有半永久性效力的促进软组织再生的美容填充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35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