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路T梁预制场轨道门式起重机任一点轨距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02424.8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1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申;张安;陈韵同;陈楚;马发;马麒麟;王长勇;熊舸;唐敏;王江;张家均;李清;宋柯;雷灿;岑健;高智;杨德斌;雷春梅;于明;魏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八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14 | 分类号: | G01B5/14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贾林 |
地址: | 6103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预制 轨道 起重机 任一 轨距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测量测绘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铁路T梁预制场轨道门式起重机任一点轨距测量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布设铁路T梁预制场平面控制网;对预制场平面控制网进行外业观测;对平面控制网平差;对钢轨顶面中心位置采集坐标;坐标计算出两股钢轨轨距,完成测量。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在预制场轨距测量时存在通视性较差、环境因素影响、难以满足轨距测量要求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测绘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铁路T梁预制场轨道门式起重机任一点轨距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铁路客运专线及高速铁路预制场的兴建已是势在必行,在新建铁路T梁预制场施工中,由于施工环境的复杂性,铁路T梁在生产中起重机轮毂与轨道之间互相摩擦导致两股轨道轨距发生变形,为了安全起见对轨道门式起重机轨距监测控制要求也更加严格,两股轨道之间堆放有铁路T梁不通视而无法采用常规方式直接丈量出两股轨道间的跨距。因此,需要一种既不影响生产又适用于不通视条件下的精密测量方法,采用平面控制网测量方法是顺利完成预制场轨距测量的最佳途径。目前,在国内对预制场测量两股轨道轨距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采用钢卷尺直接丈量出两股轨道轨距,第二种是利用全站仪架设在其中一股轨道上定向,按法线方向照准另一股钢轨测量轨距。
在预制场轨道门式起重机轨距测量中,采用传统的方式测量主要存在以下技术不足:采用钢卷尺丈量技术,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预制场存在施工范围小、障碍物多、交叉作业等不利因素的干扰,容易造成钢卷尺无法量距。采用全站仪常规测量技术,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几何条件少无法保证直线度,受预制场环境因素影响,在堆放有铁路T梁的区域交叉作业,两股轨道无法通视,从而导致无法观测。因此,采用传统的方法很难满足预制场轨道门式起重机轨距的测量精度要求,进而影响预制场铁路T梁施工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铁路T梁预制场轨道门式起重机任一点轨距测量方法;以解决在预制场轨距测量时存在通视性较差、环境因素影响、难以满足轨距测量要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铁路T梁预制场轨道门式起重机任一点轨距测量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布设铁路T梁预制场平面控制网;
对预制场平面控制网进行外业观测;
对平面控制网平差;
对钢轨顶面中心位置采集坐标;
坐标计算出两股钢轨轨距,完成测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布设铁路T梁预制场平面控制网具体是指:
在铁路T梁预制场四周的持力层上采用现浇混凝土桩自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布设覆盖预制场区域的两个起点控制点和多个加密控制点,保持相邻控制点之间为通视,构成平面控制网。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有效的提高测量的精度,降低不同时期设站测量几何量上的衔接误差;
所述对预制场平面控制网进行外业观测具体是指平面控制网往返测量边长和角度;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导线网形式与所有控制点连接,形成精密导线闭合环;测量两个起点控制点之间的边长、起点控制点与所有加密控制点之间的边长、加密控制点之间的边长、以及两个起点控制点和加密控制点所形成的所有夹角的角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起点控制点为A和B;多个加密控制点为P1、P2、P3、P4、P5和P6;其中A、P1、P2和P3在一侧,B、P4、P5和P6在另外一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起点控制点之间的边长为A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八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八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24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