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融有陨石的定窑瓷器的制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02314.1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6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鸿烨;徐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鸿烨;徐澎 |
主分类号: | C04B33/13 | 分类号: | C04B33/13;C03C8/00;C04B41/89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领皓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3130 | 代理人: | 林安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陨石 瓷器 制作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瓷器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融有陨石的定窑瓷器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按量称取原料;S2、制泥:将胚料中的瓷石和高岭土经水碓舂细,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并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得瓷泥;S3、制坯:将瓷泥摔掷在辘轱车上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外形,得初坯,再将初坯放在辘轳车的利桶上,转动车盘,用刀旋削后得坯体;S4、一次烧窑:将坯体后放入710‑760℃的窑炉中烧制3.5‑4小时,停火冷却至室温,将烧成的素坯取出,备用。本发明不仅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定窑瓷器的阻水性能,而且还能有效地改善其对于大肠杆菌的抗菌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瓷器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融有陨石的定窑瓷器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瓷器的制作包括如下过程,首先是练泥,其次是制坯,然后就是上釉,根据上釉的时间可以将瓷器分为“釉下彩”、“釉上彩”和“釉中彩”三种不同的种类,最后是烧窑,把瓷器装入匣钵放在窑里烧一昼夜,温度在1300度左右。
陨石由铁、镍、硅酸盐等矿物质组成,在含碳量高的陨石中还发现了大量的氨、核酸、脂肪酸、色素和11种氨基酸等有机物,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微电解作用,并且陨石还具有卓越的光、电、磁、力、热吸收及催化敏感性,其能量高于一般稀土材料数千倍。
而如何将陨石和定窑结合到一起,采用相关技术工艺制作出定窑碗是一大难题,而制成的瓷器长时间处于暴露的空气中,很容易在表面滋生细菌(例如大肠杆菌、黄曲霉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等),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融有陨石的定窑瓷器的制作工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融有陨石的定窑瓷器的制作工艺。
一种融有陨石的定窑瓷器,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
胚料:瓷石40-50份、高岭土60-70份、钾长石35-42份;
外釉:长石14-36份、莫来石16-34份、高岭土18-32份、二氧化硅20-30份、三氧化二铝22-28份、钠长石8-14份、无机抗菌剂24-32份;
内釉:长石7-18份、莫来石8-17份、高岭土9-16份、陨石粉56-78份、二氧化硅10-15份、三氧化二铝11-14份、钠长石4-7份、无机抗菌剂12-16份;
以及甲基硅酸钠42-66份以及浓度为3.4-3.7mol/L的1-乙醇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酸亚胺溶液14-22份。
优选的,所述外釉和内釉中相同原料的质量比为2:1。
优选的,所述甲基硅酸钠与1-乙醇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酸亚胺溶液的质量比为3:1。
优选的,所述无机抗菌剂由纳米蒙脱土和四乙基氯化铵水溶液按3:2的质量比混合而成,其中,四乙基氯化铵水溶液的浓度为7%-12%。
一种融有陨石的定窑瓷器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按量称取原料;
S2、制泥:将胚料中的瓷石和高岭土经水碓舂细,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并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得瓷泥;
S3、制坯:将瓷泥摔掷在辘轱车上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外形,得初坯,再将初坯放在辘轳车的利桶上,转动车盘,用刀旋削后得坯体;
S4、一次烧窑:将坯体后放入710-760℃的窑炉中烧制3.5-4小时,停火冷却至室温,将烧成的素坯取出,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鸿烨;徐澎,未经张鸿烨;徐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23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