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热球短距离储热输热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02313.7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01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宋民航;黄云;姚华;靳星;刘文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8D20/02 | 分类号: | F28D20/02;F28D20/00;F28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刘二艳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储热球 短距离 储热输热 系统 及其 运行 方法 | ||
1.一种储热球短距离储热输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输热系统包括储热单元、输送单元、释热单元以及储热球;所述储热单元和释热单元通过所述输送单元相连;
所述储热单元包括第一换热腔以及独立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腔顶端和底端的气流腔;
所述输送单元包括输送管路和链条传动机构;
所述释热单元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换热腔与第二换热腔以及独立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腔顶端和底端的气流腔;
所述第一换热腔用于存储储热球;
所述第一换热腔顶端的气流腔为出口气流腔,底端的气流腔为入口气流腔;
所述出口气流腔包括贯穿于所述出口气流腔底部和所述第一换热腔顶部的气体出口管;
所述入口气流腔包括设置于内部的均流板以及贯穿于所述入口气流腔顶部和所述第一换热腔底部的气体入口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热输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单元至少包括1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热输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释热单元至少包括1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热输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出口管不少于2个,且均匀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热输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板不少于3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热输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板沿气体进入方向呈扇形均匀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热输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入口管不少于2个,且均匀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热输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气流腔呈倒锥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热输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气流腔的下端连接有气体入口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热输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气流腔的内壁设置有保温层。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热输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入口通道的外壁包裹有保温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热输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腔的内壁设置有保温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热输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腔的侧壁顶端设置有第一换热腔入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热输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腔的侧壁底端设置有第一换热腔出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热输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腔出口处设置有第一换热腔出口阀门。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热输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腔内部设置有螺旋轨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储热输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轨道的升角为5-30°。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储热输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轨道至少由3条螺旋线组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储热输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线通过固定筋固定。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储热输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轨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换热腔入口和第一换热腔出口对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231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艇复合任务分配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融有陨石的定窑瓷器的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