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001707.0 | 申请日: | 2021-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79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L50/60 | 分类号: | B60L50/60;B60L58/12;G01C21/3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0 | 代理人: | 殷瑜 |
| 地址: | 54500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控制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电池控制系统包括具有主供电电池和副备用电池的电池系统以及处理器;主供电电池和副备用电池分别经处理器连接至驱动控制器,导航系统分别连接至电池系统和处理器;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连接至副备用电池用;处理器优先将主供电电池与驱动控制器连通,并实时检测主供电电池的电量,当主供电电池电量低于电量阀值时触发导航系统重启生成充电导航线路,处理器根据生成的充电导航线路切换至副备用电池与驱动控制器导通,并按预设规则控制副备用电池与驱动控制器的导通与关断。从而使得副备用电池使用时为不可忽视的强制性电量不足警示,极大程度避免了电量不足抛锚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逐渐进入了每家每户,成为代步工具,然而随着汽车的普及,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的问题也随之增加。因此,为了实现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应势发展起来,现最普遍的新能源汽车即为电动汽车。
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电机、电池、将电池与电动机连接以控制电动机工作状态的驱动控制器、分别与驱动控制器和电池连接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以及制动系统。与汽油汽车不同的是,新能源汽车增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即在松开油门后,使电动机快速停止无用的惯性转动,并将动能转化为电能以储存于电池中,同时产生制动力矩,使电机快速停止转动,这个总过程也成为再生制动。所以当松开油门的时候,就会发现车辆的速度很快就减下来,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刹车的效果。现有技术中,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一般是将动能产生的电能临时存储于超级电容中,制动后再次启动时先以超级电容供电,不足时再由电池供电,或者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将动能产生的电能直接反馈储存在电池中为电池充电。
然而,实际操作中,很多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容易忽视电量余量的里程数,当电路耗尽或接尽耗尽时才发现,从而造成路边抛锚的困扰。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对电池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的改进,使得新能源汽车有强制性的电量提醒机制,可极大程度的减少新能源汽车因电路不足而在路边抛锚的现象,提高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控制系统,所述新能源汽车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连接的驱动控制器、分别连接至所述电机和所述驱动控制器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以及导航系统;
所述电池控制系统包括具有主供电电池和副备用电池的电池系统以及处理器;
所述主供电电池和所述副备用电池分别经所述处理器连接至所述驱动控制器,通过所述驱动控制器控制对所述电机的供电;所述导航系统分别连接至所述电池系统和所述处理器;所述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连接至所述副备用电池用以将回收的电能传输至所述副备用电池实现储存;
所述处理器优先将所述主供电电池与所述驱动控制器连通,并实时检测所述主供电电池的电量,当所述主供电电池电量低于电量阀值时触发所述导航系统重启生成充电导航线路,所述处理器根据生成的所述充电导航线路切换至所述副备用电池与所述驱动控制器导通,并按预设规则控制所述副备用电池与所述驱动控制器的导通与关断;其中,所述充电导航线路为所述副备用电池的电量可供所述新能源汽车到达的范围内的充电站的导航线路。
优选的,所述预设规则包括:当所述处理器将所述副备用电池切换至与所述驱动控制器连通后,发出电量不足警示,并时实时检测所述新能源汽车的行驶线路是否与所述充电导航线路一致:若否,所述处理器发出偏航警示,并在偏航警示持续预设时间后控制所述副备用电池与所述驱动控制器关断以停止为所述电机供电;且所述处理器仅当检测到所述导航系统再次重启生成所述充电导航线路时再次控制所述副备用电池与所述驱动控制器导通以为所述电机继续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技大学,未经广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17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