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管内壁的热扩散涂层自动化生产线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8556.4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6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鲁金涛;黄锦阳;张醒兴;党莹樱;杨珍;周永莉;严靖博;袁勇;谷月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3/00 | 分类号: | B65G13/00;B65G13/07;B65G47/52;B05B13/0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张海平 |
地址: | 10003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内壁 扩散 涂层 自动化 生产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管内壁的热扩散涂层自动化生产线,包括钢管上料机、第一压辊输送线、第一加热炉、第二压辊输送线、钢管内壁喷丸/喷涂机、第一滚筒输送线、第二滚筒输送线、第三压辊输送线、第二加热炉、第四压辊输送线、第三加热炉、淬火装置、第五压辊输送线及钢管下料机;在工作时,钢管依次经钢管上料机、第一压辊输送线、第一加热炉、第二压辊输送线、钢管内壁喷丸/喷涂机、第一滚筒输送线、第二滚筒输送线、第三压辊输送线、第二加热炉、第四压辊输送线、第三加热炉、淬火装置及第五压辊输送线进入到钢管下料机上,该生产线能够实现管道内壁涂层自动化加工,生产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道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管内壁的热扩散涂层自动化生产线。
背景技术
钢管在实际使用、服役过程中内壁会不可避免的出现氧化、腐蚀、吹损、磨损等问题,为了保证生产安全、延长管道服役寿命并降低经济成本,需在金属管道服役前对其管壁进行预强化处理,采用热扩散法在管道内壁制备涂层是提高管道表面物化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目前,钢管内壁热扩散涂层加工需要需将管件进行喷砂清理、预热、浆料喷涂和高温烧结等多道工序,但现有技术中,以上生产加工过程都是用多台设备分多个工序分步完成的,需要人工将管材搬运到各个设备进行加工,费工费力又效率低下;对于通过快速升温、高温保温、全程惰性环境以及在线动态制备涂层过程为一体的涂层制备工艺,目前现有的管道内壁涂层加工技术无法满足自动化生产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钢管内壁的热扩散涂层自动化生产线,该生产线能够实现管道内壁涂层自动化加工,生产效率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钢管内壁的热扩散涂层自动化生产线包括钢管上料机、第一压辊输送线、第一加热炉、第二压辊输送线、钢管内壁喷丸/喷涂机、第一滚筒输送线、第二滚筒输送线、第三压辊输送线、第二加热炉、第四压辊输送线、第三加热炉、淬火装置、第五压辊输送线及钢管下料机;
在工作时,钢管依次经钢管上料机、第一压辊输送线、第一加热炉、第二压辊输送线、钢管内壁喷丸/喷涂机、第一滚筒输送线、第二滚筒输送线、第三压辊输送线、第二加热炉、第四压辊输送线、第三加热炉、淬火装置及第五压辊输送线进入到钢管下料机上。
所述钢管上料机包括上料区、上料机机架及第一放料区,上料区位于上料机机架下端的侧面,第一放料区固定于上料机机架的顶部,举料装置包括举料托架、丝杠及举料托架电机,其中,上料机机架的侧面设置有轨道,举料托架位于轨道上,丝杠的下端与举料托架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丝杠的上端与第一压辊输送线机架的顶部活动连接,举料托架上设置有第一托料换线装置;
第一托料换线装置包括卡板、连杆、限位轮及偏心轮机构,其中,连杆的一端与偏心轮机构相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卡板的中部相连接,卡板的一端与举料托架相连接,卡板的另一端伸出到第一压辊输送线机架外,举料托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偏心轮机构转动的电机。
上料区沿钢管移动方向倾斜分布,第一放料区沿钢管移动方向倾斜分布。
第一压辊输送线包括第一上压辊压力装置、上压辊、第一下压辊、第一压辊电机及第一压辊输送线机架;
第一上压辊压力装置与上压辊相连接,第一压辊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下压辊相连接,第一下压辊及第一压辊电机位于第一压辊输送线机架上,第一放料区正对上压辊与第一下压辊之间。
第二压辊输送线包括第二上压辊压力装置、第二上压辊、第二下压辊及第二压辊输送线机架,其中,第二上压辊压力装置与第二上压辊相连接,第二下压辊位于第二压辊输送线机架上,第一滚筒输送线中的入口托料换线装置正对第二下压辊与第二上压辊之间。
第一滚筒输送线包括入口托料换线装置、出口托料换线装置及滚筒输送装置,滚筒输送装置包括驱动电机、第一传动链条、滚筒输送线机架及若干第一滚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85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