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GPS稻田艺术绘画定位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95841.0 | 申请日: | 2021-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1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 发明(设计)人: | 卞振;魏高莉;彭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卞振 |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1S19/13 |
| 代理公司: | 安徽盟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213 | 代理人: | 樊广秋 |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gps 稻田 艺术 绘画 定位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GPS稻田艺术绘画定位系统,属于稻田艺术技术领域。该基于GPS稻田艺术绘画定位系统,包括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上电性连接有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上电性连接有编程控制器,所述编程控制器上电性连接有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上电性连接有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上电性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上设有检测模块。所述编程控制器上电性连接有信息模块,所述信息模块上电性连接有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上通讯连接有上位机。通过本装置的设计,实现对稻田绘制,方便快捷,通过反馈模块进行反馈调节,信息处理精准度高,通讯模块实现数据上传观测,以及检测模块检测系统情况。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艺术稻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GPS稻田艺术绘画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稻田画原是日本的一种艺术形式,农民通过在稻田中种植各种不同品种的水稻来作画。现稻田画在世界各地都有出现。
稻田作画,又称稻田彩绘,主要是以绿色及紫色叶水稻种植于水田中,栽种时先在农田里用传统画线器,画出九宫格,依图样定出坐标,再牵线描出图样或字体轮廓,最后种上紫色秧苗,随着水稻生长,就会呈现出预先规划的图形或文字。
参照现有公开号为CN109349031B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稻田3D彩绘的作画方法,属于农业植物种植领域,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根据观景台的位置对稻田彩绘进行制作,从而具有较为生动的3D观赏效果的稻田3D彩绘的作画方法,其技术要点是,S1、彩绘图制作及矢量化;S2、数字高程模型建立;S3、彩绘图坐标定义:以矢量化后的彩绘图中的某一点作为原点,定义整个彩绘图的坐标系,确定图案中所有的点相对于坐标系的平面坐标;S4、种植稻田坐标定位:利用透视投影变换,将平面坐标换算至种植稻田的数字高程模型内,并形成新的物点投影坐标,利用测绘技术,将物点投影坐标放样至种植稻田内,形成田间种植坐标;S5、稻田制作。本发明适用于稻田彩绘的制作,其虽然通过建立种植稻田的高程模型以及将矢量化的彩绘图平面坐标投影至高程模型内,能够根据观赏台的不同位置以及游客的观赏角度出发对种植稻田进行整体设计,从而使得游客具有更佳的3D观赏效果;通过将放样精度控制于±10cm内,能够使得稻田彩绘具有较高的成画质量;通过将插秧株距控制在10cm~20cm之间,能够根据种子生长分裂的规律,进一步使得稻田彩绘的成画质量不易受到影响。
但是,现有的稻田绘制过程十分的麻烦不便,不能够轻松的实现对较大稻田进行绘制,需要采用的各种投影仪器进行定位,并且需要人工进行标识,比较消耗人力物力,在使用操作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GPS稻田艺术绘画定位系统,旨在改善现有的技术中存在的需要大量的定位机构实现对画作进行定位处理,并且需要人工进行标识,操作不便,在使用的时候,无法及时的观测绘制的路径,容易造成一定的偏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GPS稻田艺术绘画定位系统,包括电池模组,
所述电池模组上电性连接有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上电性连接有编程控制器,所述编程控制器上电性连接有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上电性连接有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上电性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上设有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编程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编程控制器用实现对小车运行时的程序编码进行运行,使得下车能够根据程序编码进行精准的运行,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实现对所述编程控制器输出的控制指令进行解码分析,便于实现对控制指令的执行,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伺服电机的运行,确定所述伺服电机的运行状态,以及实现对下车的状态进行检测,并且能够实现精准的定位。
所述电池模块上电性连接有调压模块,所述调压模块与所述伺服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电池模块的两端电性连接有反馈模块,所述反馈模块还与所述供电模块的一端与所述调压块的一端分别电性连接,所述调压模块可以实现对供给的电压进行调节处理,使得电压能够适用于所述编码控制器进行运行,所述反馈模块能够实现对输出的电压进行反馈调节,保持电压的输出稳定性,不会造成设备的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卞振,未经卞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58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