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储能方舱及其运行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91881.8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77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范震;王雯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力骏新能源储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9/06;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86 | 代理人: | 高远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苏源大道***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储能方舱 及其 运行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块化储能方舱及其运行控制方法,储能方舱包括:电池系统,包括多个电池模组,每个电池模组连接有分路开关,且均通过分路开关连接有储能变流器;EMS能量管理系统,连接电池模组和储能变流器,且EMS能量管理系统连接有功率采集模块,用于根据续航时间调节储能方舱的输出功率;接口组,包括并机接口、负载输出接口和通讯接口,并机接口连接功率采集模块和储能变流器,负载输出接口两端分别连接功率采集模块和负载分接箱,通讯接口连接EMS能量管理系统。本发明可进行在线式并机,保障对负载的不间断供电,通过主从机冗余配置,解决模块化储能方舱的容量问题,实现电力保障无限续航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储能方舱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频繁需要应急电源接入场所,如庆典活动、奠基活动、发布会活动等现场,亟需清洁能源进行电力供给。
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柴油发电机噪声大、污染重,且经济性不高,模块化移动储能方舱以其模块化、响应速度快、转换效率高、功能灵活可控以及快速可移动的特点,已逐渐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其占地面积较小,无需固定基建用地和长距离线路,且可灵活调动,静音环保、电能质量高,有效应对各种电力保障活动。但目前由于储能电池发展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其能量密度无法满足长时的电能供给,大型的储能车、储能方舱往往又因其体积、重量无法深入狭窄道路、老旧街道等活动一线开展保障活动。
如申请日为20190919且公开号为CN110571915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型储能电源车不间断供电系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将市电或UPS电源经过单个双向变流器供给应急负载,采用双向变流器PCS1台和单向变流器PIS1台配合使用,双向变流器PCS通过自动转化开关ATS与供电电源相连,储能电池组通过单向变流器PIS经静态开关与应急负载相连,工作过程中储能电池组与单向变流器PIS不间断挂网运行,通过能量管理系统EMS控制来双向变流器PCS输出功率,灵活对储能电池组进行充电以及提供功率给单向变流器PIS,实现应急负载不间断供电以及零毫秒切换。但其无法实现灵活调配,应用场景受限,亟需一种模块化、灵活调配,可以自由组合的储能方舱开展电力保障活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化储能方舱及其运行控制方法,进行在线式并机,保障对负载的不间断供电,通过主从机冗余配置,解决模块化储能方舱的容量问题,实现电力保障无限续航功能。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出一种储能方舱,包括:
电池系统,包括多个电池模组,每个电池模组连接有分路开关,且均通过分路开关连接有储能变流器;
EMS能量管理系统,连接电池模组和储能变流器,且EMS能量管理系统连接有功率采集模块,用于通过遥调遥控、遥测遥信技术,采集电池系统、储能变流器的工作数据,实时计算电池系统的续航时间,并根据续航时间调节储能方舱的输出功率;
接口组,包括并机接口、负载输出接口和通讯接口,所述并机接口连接功率采集模块和储能变流器,用于通过并机接口连接多个储能方舱实现并机,所述负载输出接口两端分别连接功率采集模块和负载分接箱,所述通讯接口连接EMS能量管理系统。
优先地,所述负载输出接口和通讯接口均采用快插接口,用于节省多个储能方舱的并机时间。
基于上述储能方舱,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模块化储能方舱,应用于应急供电场景。包括多个上述的储能方舱,所述储能方舱包括组合运行模式或并机运行模式,其中:
组合运行模式中,多个储能方舱自由组合运行,且多个储能方舱间相互冗余配置,首台启动运行的储能方舱作为主机,空闲储能方舱接受调度接入主机并冗余运行,主机通过实时续航时间调整从机输出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力骏新能源储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力骏新能源储能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18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