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加热方法和电动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0695.2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2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岩;李帅;潘忠亮;王斯博;董力嘉;李伟亮;黄智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27 | 分类号: | B60L58/27;B60L58/10;B60L1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范坤坤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加热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加热方法和电动汽车,其中,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加热方法包括:控制模块在电池加热模式下产生加热指令,并根据加热指令输出驱动控制信号,其中,加热指令包括电压加热指令和电流加热指令中的至少一种;电机驱动模块根据驱动控制信号驱动电机,并对动力电池进行充放电形式的加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加热方法和电动汽车,能够基于整车现有的动力系统驱动汽车电机,进而实现对动力电池的均匀加热。本申请实施例在不增加汽车制造成本的前提下,显著减少了整车的低温充电时间,提升了动力电池的充电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加热方法和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相较于燃油汽车,纯电和混动汽车兼具污染排放少、运行噪声小和燃油经济性高等诸多优势。近年来,纯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在纯电和混动汽车系统中,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是动力电池,电池能量需要通过充电进行补充。但是,当温度较低时,由于电池本身特性的限制,无法实现电池的大功率充电。因此,在低温工况下,首先需要对电池进行预先加热,当电池温度达到适宜温度时才能开始进行大功率充电。目前,电池系统的加热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内部加热和外部加热。其中,内部加热方式是通过电池电阻或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等直接对电池内部进行加热,例如高低频交流电加热、电池内部放电加热等;外部加热方式是通过外部加热组件产生热量,从外部对电池进行加热,例如热风加热、液体加热、相变材料加热、加热膜加热、汽车加热器(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PTC)加热等。
针对内部加热方式,该方式温升一致性差,且需要相应配备外控电路或控制设备,增加了系统硬件成本;另外,该方式还会对电池组件的性能和寿命产生负面影响,存在安全风险。针对外部加热方式,该方式也需要配备加热组件,硬件成本高;同时,与内部加热方式相比,该方式加热时间长,加热效率偏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加热方法和电动汽车,以实现在不增加汽车制造成本的前提下,对动力电池进行均匀加热,减少整车低温充电时间,提升整车充电速度和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加热方法,其中,所述电动汽车包括电驱系统和动力电池,所述电驱系统包括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和电机,所述动力电池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模块;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在电池加热模式下产生加热指令,并根据所述加热指令输出驱动控制信号,其中,所述加热指令包括电压加热指令和电流加热指令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电机驱动模块根据所述驱动控制信号驱动所述电机,并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充放电形式的加热。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电驱系统和动力电池,所述电驱系统包括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和电机,所述动力电池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电池加热模式下产生加热指令,并根据所述加热指令输出驱动控制信号,其中,所述加热指令包括电压加热指令和电流加热指令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驱动控制信号驱动所述电机,并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充放电形式的加热。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电池加热模式下,通过电动汽车已有的控制模块输出驱动控制信号,电机驱动模块根据驱动控制信号驱动汽车电机,用以对动力电池进行充放电形式加热的手段,克服了现有电池加热方式加热均匀性差,硬件成本高,加热效率低的弊端,实现了在不增加汽车制造成本的前提下,基于整车现有的动力系统对动力电池进行均匀加热,显著减少整车低温充电时间,提升动力电池充电速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加热方法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06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量子共振的人体数据检测分析方法
- 下一篇:风道结构及空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