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摩托车上多回路式的消声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0493.8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2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清;齐雷;产台台;李陆斌;陈禹丰;李武;王妙寿;叶青春;张益超;梁宁伟;郑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青鸟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F01N13/18;F01N1/00;F01N1/08 |
代理公司: | 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浙江)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郭亚银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 车上 回路 消声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上多回路式的消声器,包括摩托车上的尾气排放管和消声管,尾气排放管插接在消声管内,消声管包括圆柱形的主管体,主管体的右端成型有缩管,缩管的末端成型有外螺纹套管;尾气排放管的外壁上成型有环形的挡圈,挡圈上插套有锁紧套,锁紧套螺接在外螺纹套管上,所述的挡圈夹持在锁紧套和外螺纹套管之间。本发明在消声器内部设置多个隔板,隔板分隔呈多个隔腔,利用通气管实现隔腔的连通并形成多个排气回路,在多个排气回路内安装多个消音器,进而能有效衰减噪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消声器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摩托车上多回路式的消声器。
背景技术
摩托车消声器是一种允许气流通过而衰减噪声的装置,是摩托车上的重要零部件之一。现有的摩托车消声器可以分为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和阻抗复合式消声器三类,阻性消声器是指利用消声材料或吸声结构的吸声作用,使沿管道传播的噪声随距离而衰减,从而达到消声目的;抗性消声器是借助于管道截面的突然扩张(或收缩)或旁接共振腔,使沿管道传播的某些频率的声波在突变处向声源方向反射回去,从而达到消声目的;阻抗复合式消声器是将阻性消声器和抗性消声器的消声原理通过适当结构组合而成。现有摩托车的抗性消声器主要是在尾气排放管上安装一个管状的消声器,其消声器的内壁上成型有突然扩张(或收缩)的结构来进行消音,但尾气排放管排放的尾气内含有小颗粒、灰尘形式的物质,小颗粒、灰尘形式的物质会附着在消声器的内壁上,消声器内壁的清理较为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了一种摩托车上多回路式的消声器,其消声器能有效进行消音,同时方便组装拆卸,便于消声器内部部件的清洁、检修和维护工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摩托车上多回路式的消声器,包括摩托车上的尾气排放管和消声管,尾气排放管插接在消声管内,消声管包括圆柱形的主管体,主管体的右端成型有缩管,缩管的末端成型有外螺纹套管;尾气排放管的外壁上成型有环形的挡圈,挡圈上插套有锁紧套,锁紧套螺接在外螺纹套管上,所述的挡圈夹持在锁紧套和外螺纹套管之间;
所述消声管的主管体内依次插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分隔第一隔板与第四隔板之间的消声管内腔呈第一隔腔、第二隔腔和第三隔腔;所述的第二隔板上成型有与尾气排放管正对的排气孔,第二隔板的侧端面上固定有与排气孔相连通的支撑套,尾气排放管的末端穿过第四隔板和第三隔板插接在支撑套内;所述的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插接固定有连通第一隔腔和第三隔腔的第一通气管,第三隔板上插接固定有连通第二隔腔和第三隔腔的第二通气管;所述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插接固定有连通第二隔腔和消声管左端管口的第三通气管;所述第三通气管、第二通气管和第一通气管的管口内均插设有消音器;
所述消声管的左端成型有法兰,消声管的左端面上抵靠有覆盖消声管管口的盖板,盖板上固定连接与消声管相连通的排气弯管;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的周边插接固定有若干根支撑杆,支撑杆的左端固定在盖板上;盖板通过螺栓与消声管上的法兰相固接。
优选的,所述消声管上外螺纹套管内壁的直径等于尾气排放管外壁的直径,尾气排放管外壁的直径等于支撑套内壁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消声管内第一隔板至外螺纹套管右端面的距离不小于尾气排放管左端面至挡圈的距离,挡圈外壁的直径大于锁紧套内圈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消音器包括圆形的不锈钢筒体,不锈钢筒体的外壁上成型有若干个小孔,不锈钢筒体插设在第三通气管、第二通气管和第一通气管内,不锈钢筒体的一端成型有横截面呈型的连接套,连接套螺接在第三通气管、第二通气管和第一通气管的管口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气管上的消音器位于第一通气管的右端,第二通气管上的消音器位于第二通气管的左端,第三通气管上的消音器位于第三通气管的左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青鸟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青鸟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04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