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摩托车上多回路式的消声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90493.8 | 申请日: | 2021-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2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清;齐雷;产台台;李陆斌;陈禹丰;李武;王妙寿;叶青春;张益超;梁宁伟;郑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青鸟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F01N13/18;F01N1/00;F01N1/08 | 
| 代理公司: | 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浙江)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郭亚银 |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 车上 回路 消声器 | ||
1.一种摩托车上多回路式的消声器,包括摩托车上的尾气排放管(1)和消声管(2),尾气排放管(1)插接在消声管(2)内,消声管(2)包括圆柱形的主管体,主管体的右端成型有缩管(2a),缩管(2a)的末端成型有外螺纹套管(2b);其特征在于:尾气排放管(1)的外壁上成型有环形的挡圈(1a),挡圈(1a)上插套有锁紧套(3),锁紧套(3)螺接在外螺纹套管(2b)上,所述的挡圈(1a)夹持在锁紧套(3)和外螺纹套管(2b)之间;
所述消声管(2)的主管体内依次插设有第一隔板(4)、第二隔板(5)、第三隔板(6)和第四隔板(7),第一隔板(4)、第二隔板(5)、第三隔板(6)和第四隔板(7)分隔第一隔板(4)与第四隔板(7)之间的消声管(2)内腔呈第一隔腔(a)、第二隔腔(b)和第三隔腔(c);所述的第二隔板(5)上成型有与尾气排放管(1)正对的排气孔(5a),第二隔板(5)的侧端面上固定有与排气孔(5a)相连通的支撑套(8),尾气排放管(1)的末端穿过第四隔板(7)和第三隔板(6)插接在支撑套(8)内;所述的第二隔板(5)和第三隔板(6)插接固定有连通第一隔腔(a)和第三隔腔(c)的第一通气管(10),第三隔板(6)上插接固定有连通第二隔腔(b)和第三隔腔(c)的第二通气管(11);所述的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上插接固定有连通第二隔腔(b)和消声管(2)左端管口的第三通气管(12);所述第三通气管(12)、第二通气管(11)和第一通气管(10)的管口内均插设有消音器(9);
所述消声管(2)的左端成型有法兰(2c),消声管(2)的左端面上抵靠有覆盖消声管(2)管口的盖板(14),盖板(14)上固定连接与消声管(2)相连通的排气弯管(16);所述第一隔板(4)、第二隔板(5)、第三隔板(6)和第四隔板(7)的周边插接固定有若干根支撑杆(13),支撑杆(13)的左端固定在盖板(14)上;盖板(14)通过螺栓(15)与消声管(2)上的法兰(2c)相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上多回路式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管(2)上外螺纹套管(2b)内壁的直径等于尾气排放管(1)外壁的直径,尾气排放管(1)外壁的直径等于支撑套(8)内壁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托车上多回路式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管(2)内第一隔板(4)至外螺纹套管(2b)右端面的距离不小于尾气排放管(1)左端面至挡圈(1a)的距离,挡圈(1a)外壁的直径大于锁紧套(3)内圈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上多回路式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器(9)包括圆形的不锈钢筒体(91),不锈钢筒体(91)的外壁上成型有若干个小孔(92),不锈钢筒体(91)插设在第三通气管(12)、第二通气管(11)和第一通气管(10)内,不锈钢筒体(91)的一端成型有横截面呈L型的连接套(93),连接套(93)螺接在第三通气管(12)、第二通气管(11)和第一通气管(10)的管口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摩托车上多回路式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管(10)上的消音器(9)位于第一通气管(10)的右端,第二通气管(11)上的消音器(9)位于第二通气管(11)的左端,第三通气管(12)上的消音器(9)位于第三通气管(12)的左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上多回路式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13)至少设有两根,支撑杆(13)绕消声管(2)上主管体的中心轴线呈环形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上多回路式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8)和外螺纹套管(2b)内均插接固定有密封圈,密封圈压靠在尾气排放管(1)的外壁上;所述的盖板(14)和法兰(2c)之间夹持有密封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青鸟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青鸟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049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