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粪污发酵控制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7819.1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5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郎冲冲;王海峰;朱君;徐蔚;赵宇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5D27/02 | 分类号: | G05D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沈军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酵 控制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粪污发酵控制装置及方法,粪污发酵控制装置包括检测机构与翻抛机;检测机构用于检测发酵槽内粪污的发酵参数;发酵参数包括粪污不同深度的温度与溶氧量、及粪污表面的有害气体浓度;翻抛机与检测机构通讯连接,所述翻抛机用于接收所述检测机构反馈的所述发酵参数,并确定作业参数,根据所述作业参数,执行对所述粪污的发酵控制;其中,作业参数包括作业频率、翻抛频率、翻抛深度、菌剂加注量及雾化水喷洒速率当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通过检测机构对粪污的发酵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并控制翻抛机作业,以及时有效地为粪污提供良好的发酵条件,并可降低氨气等臭气的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粪污发酵控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随之带来的大量粪污废弃物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对粪污的有机化无污染处理是现代畜牧养殖业中的重要环节。
现有粪污的有机化处理方式为有氧堆肥发酵,有氧堆肥发酵的具体方法为将粪污收集至发酵槽内,并为粪污提供一定的发酵条件,以使得粪污中的有机物快速分解,并形成无二次污染的分解产物;在发酵过程中,需通过发酵控制装置周期性地对粪污进行翻抛作业,一方面,翻抛作业可以调节粪污内部温度,为粪污发酵提供合适的发酵温度,避免粪污中的有机质碳化从而影响发酵质量;另一方面,翻抛作业能够有效实现氧气与位于发酵槽槽底的粪污接触,为粪污发酵提供合适的氧气含量,避免在粪污内部形成无氧发酵从而影响发酵质量。由于现有发酵控制装置是以一个固定的频率进行周期性的翻抛作业,在整个发酵周期中,翻抛作业频率过高会造成粪污温度过低,使得粪污发酵不充分,而翻抛作业频率过低会造成粪污内部温度过高并形成无氧发酵条件,降低了粪污的发酵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粪污发酵控制装置及方法,用以解决现有发酵控制装置无法及时有效地为粪污提供良好的发酵条件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粪污发酵控制装置,包括:检测机构与翻抛机;所述检测机构用于检测发酵槽内的粪污的发酵参数;所述发酵参数包括所述粪污不同深度的温度与溶氧量、及所述粪污表面的有害气体浓度;所述翻抛机与所述检测机构通讯连接,所述翻抛机用于接收所述检测机构反馈的所述发酵参数,并确定作业参数,根据所述作业参数,执行对所述粪污的发酵控制;所述作业参数包括作业频率、翻抛频率、翻抛深度、菌剂加注量及雾化水喷洒速率当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粪污发酵控制装置,所述检测机构与所述翻抛机用于可移动地设于发酵槽上方的轨道;所述轨道沿所述发酵槽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发酵槽内设置所述粪污;所述翻抛机包括翻抛机构、雾化机构及撒菌机构;所述翻抛机构用于设于所述粪污内,所述雾化机构与所述撒菌机构用于设于所述粪污的上侧。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粪污发酵控制装置,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第一行走机构、第一升降机构、第一传感组件及第二传感组件;所述第一行走机构用于沿所述轨道移动;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升降端用于伸向所述粪污,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与所述第一行走机构连接;所述第一传感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升降端,所述第二传感组件与所述第一行走机构连接;所述第一传感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粪污不同深度的温度与溶氧量,所述第二传感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粪污表面的有害气体浓度。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粪污发酵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升降端设有检测杆组件;所述检测杆组件包括检测杆,所述检测杆设有多个,任意两个所述检测杆的长度不相等,多个所述检测杆沿所述发酵槽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所述检测杆的一端用于伸向所述粪污,所述检测杆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传感组件。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粪污发酵控制装置,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升降电机与齿轮传动组件;所述齿轮传动组件包括齿轮与齿条;所述升降电机设于所述第一行走机构上,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齿轮连接,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一行走机构滑动连接,所述齿条的一端与所述检测杆组件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相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78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