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非厄米技术的煤和煤矸石混合比例无线监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979688.2 | 申请日: | 2021-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12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 发明(设计)人: | 董丽娟;席浩焱;孙勇;董勇;赵越;刘艳红;邓富胜;苏晓强;石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同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B5/00 | 分类号: | H04B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李娜 |
| 地址: | 0370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非厄米 技术 煤矸石 混合 比例 无线 监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非厄米技术的煤和煤矸石混合比例无线监测系统,包括,信号生成监测装置,激励线圈,接收线圈,平行板电容器;信号生成监测装置与激励线圈连接;接收线圈与平行板电容器连接组成LC共振系统;接收线圈与激励线圈平行放置且接收线圈的轴线与激励线圈的轴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信号生成监测装置用于生成脉冲电流,同时还用于反射信号的收集;激励线圈基于脉冲电流生成激发初始磁场,LC共振电路进行电磁场感应,生成感应磁场,同时基于感应磁场回馈给信号生成监测装置反射信号。本发明将待测样品放置在平行板电容器中,测试过程中可调整煤和煤矸石的混合比例,无需人工操作,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煤和煤矸石的混合比例样本测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矸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非厄米技术的煤和煤矸石混合比例无线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综采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具有高产高效的优点,但是在放落煤炭的过程中会夹杂着矸石一起落下,矸石多了再关闭放煤口会严重影响煤炭开采的质量,而矸石刚落下就关闭放煤口,将会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因此,对放煤过程中的动态煤矸混合度的识别成为了自动化放煤的关键技术,它决定关闭放煤口的最佳时间。而现如今,这项技术仅仅依靠技术工人的肉眼和经验来判断,这样不仅可能因为放煤过程中烟尘大、光线弱等情况给出误差较大的判断。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对于放煤过程中,动态煤矸石混合度识别不准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非厄米技术的煤和煤矸石混合比例无线监测系统,能够自动有效的无线监测煤矸石混合度,本发明技术方案具体包括:
信号生成监测装置,激励线圈,接收线圈,平行板电容器;
所述信号生成监测装置与激励线圈连接;
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平行板电容器连接组成LC共振电路;
所述接收线圈与激励线圈平行放置且接收线圈的轴线与激励线圈的轴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可选的,所述信号生成监测装置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
可选的,所述激励线圈为单线圈,其中,所述单线圈的环直径为160mm,所述单线圈由第一导线制作而成,所述第一导线的线直径为2mm。
可选的,所述接收线圈采用蚊香式线圈,所述蚊香式线圈为平面螺旋式形结构;所述蚊香式两种接收线圈通过导线连接有平行板电容器。
可选的,所述蚊香式线圈的线圈数为3圈,其中,蚊香式线圈的最内层线圈的环半径为32mm,所述蚊香式线圈的相邻两线圈的间距为20mm。
可选的,所述反射线圈采用螺旋式线圈,所述螺旋式线圈包括第一子线圈、第二子线圈、第三子线圈;
所述第一子线圈、所述第二子线圈、所述第三子线圈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圆心位置相同;
所述第一子线圈、所述第二子线圈、所述第三子线圈半径依次增大;
所述第一子线圈上设置有第一开口;
所述第三子线圈上设置有第四开口,且所述第四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位置不对应;
所述第二子线圈上设置有第二开口及第三开口,其中,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开口与第四开口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第一开口上设有第一端点及第二端点;
所述第二开口上设有第三端点及第四端点;
所述第三开口上设有第五端点及第六端点;
所述第四开口上设有第七端点及第八端点;
所述第一端点与所述第三端点的位置相对应且通过第一圆弧导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同大学,未经山西大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96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九轴联动自动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路桥施工用破碎筛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