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倾角板式降膜吸收过程可视化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76941.9 | 申请日: | 2021-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4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刚;邢宇昊;韩洋;赵元佑;韩维肖;李季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13/00 | 分类号: | G01N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桥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0 | 代理人: | 张卫武 |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倾角 板式 吸收 过程 可视化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变倾角板式降膜吸收过程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平板降膜吸收器,其可枢转连接角度调节器以调节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所述平板降膜吸收器包括,
外壳,其设有导入液体的进液口、导出液体的出液口和导入蒸气的抽气口,
平板,其设在所述外壳内且沿重力方向延伸,所述平板具有第一表面和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
布液器,其设在所述外壳顶部以引导液体平铺于所述第一表面且以液膜的形式向下流动,
冷却单元,其包括设在所述平板底端的冷却水入口、设在所述平板顶端的冷却水出口以及控制冷却水流量的第三电控阀,来自冷却水入口的冷却水沿着所述平板的第二表面流向所述冷却水出口以逆流于液膜流动的方向,
真空泵,其经由第二电控阀连通所述抽气口,
压力传感器,其测量所述外壳内的压力数据,
温度传感器,其测量所述外壳内的温度数据,
拍摄单元,其朝向所述第一表面以生成液膜的流动图像数据,
处理单元,其一端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控阀、第二电控阀、第三电控阀、角度调节器和拍摄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基于所述流动图像数据关联所述压力数据、温度数据和流动图像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倾角板式降膜吸收过程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倾斜角度,控制单元发送角度调节指令到所述角度调节器以调整倾斜角度,基于压力数据,控制单元发送压力调节指令到所述第二电控阀以调节压力,基于温度数据,控制单元发送温度调节指令到所述第三电控阀以调节冷却水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倾角板式降膜吸收过程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的顶部设置有流通所述布液器的溢流槽,溢出所述溢流槽的液体经由所述布液器平铺于所述第一表面并以液膜的形式向下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倾角板式降膜吸收过程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倾角板式降膜吸收过程可视化装置还包括连通所述溢流槽的溶液发生器,其包括,
储液器,其容纳液体,所述储液器经由第一电控阀连接所述进液口,
流量计,其设于所述储液器和所述进液口之间以测量液体的流量数据,
电加热器,其设于所述储液器以加热所述液体,
所述处理单元基于所述流量数据发送流量指令到所述第一电控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变倾角板式降膜吸收过程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倾角板式降膜吸收过程可视化装置还包括连通所述外壳底部的溶液回收器,所述溶液回收器连通所述溶液发生器以循环使用所述液体,所述溶液回收器和所述外壳底部之间设有第四电控阀。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倾角板式降膜吸收过程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槽设有测量液体浓度的浓度传感器,处理单元电连接所述浓度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倾角板式降膜吸收过程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与位于所述外壳外部的恒温水浴单元液体连通以循环冷却水,所述恒温水浴单元内置水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倾角板式降膜吸收过程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器经由可调式支撑杆连接所述外壳,使得所述平板降膜吸收器的倾斜角度为0-90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倾角板式降膜吸收过程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倾角板式降膜吸收过程可视化装置还包括经由第五电控阀连通所述抽气口的蒸气发生器,其包括用于加热的加热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变倾角板式降膜吸收过程可视化装置的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角度调节器调节平板降膜吸收器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
引导液体平铺于所述第一表面且以液膜的形式向下流动,通过抽气口导入蒸气进入外壳内且来自冷却水入口的冷却水沿着所述平板的第二表面流向所述冷却水出口以逆流于液膜流动的方向,
拍摄单元朝向所述第一表面以生成液膜的流动图像数据,
处理单元调节倾斜角度、压力数据和温度数据后,拍摄单元继续生成液膜的流动图像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大学,未经北京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694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