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发射系统的散热结构、功放模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75290.1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458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张永慧;汪在华;谢科;钱剑勋;彭恩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5K1/02;H03F1/30;H03F3/21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朱文振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发射 系统 散热 结构 功放 模块 方法 | ||
1.一种功放模块中电容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管A1和高导热率成型附件D1、D2,所述高导热率成型附件D1、D2置于所述功率管A1的输出传输微带线上;功放模块中电容C1、C2焊于所述功率管A1的两个输出传输线微带线之间,电容C3、C4焊于所述功率管A1的两个输出传输线微带线的输出端口,两根所述高导热率成型附件D1、D2分别贴焊于所述功率管A1的两个输出传输微带线上,两根所述高导热率成型附件D1、D2的输入端都和所述功率管A1的输出端连接,每根所述高导热率成型附件的输出端都有两个,两根所述高导热率成型附件D1、D2的其中两个输出端分别与馈电电感L1、L2连接,电容C1、C2连接于两根所述高导热率成型附件D1、D2的另外两个输出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放模块中电容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馈电电感L1、L2,所述馈电电感L1、L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功率管A1的输出焊盘和电源调制电路A2的馈电焊盘连接,所述高导热率成型附件D1、D2置于所述功率管A1与所述馈电电感L1、L2之间的传输微带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功放模块中电容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电感L1、L2采用纯铜材料制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放模块中电容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3、C4的输出端和巴伦T2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巴伦T2的输出端和功率输出传输微带线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放模块中电容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导热率成型附件D1、D2为导热铜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放模块中电容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管A1为推挽功率管。
7.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的小型发射系统的功放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管A1、输入匹配电路和输出匹配电路;功率输入传输微带线和所述输入匹配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匹配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功率管A1的输入传输微带线连接,所述功率管A1的输出传输微带线和所述输出匹配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匹配电路的输出端和功率输出传输微带线连接;
所述输入匹配电路包括巴伦T1和匹配电路,所述巴伦T1的输入端和所述功率输入传输微带线连接,所述巴伦T1的输出端和所述匹配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输出匹配电路包括高导热率成型附件D1、D2、电容C1、C2、C3、C4、馈电电感L1、L2、电源调制电路A2和巴伦T2;所述高导热率成型附件D1、D2置于所述功率管A1的输出传输微带线上;所述电容C1、C2焊于所述功率管A1的两个输出传输线微带线之间,电容C3、C4焊于所述功率管A1的两个输出传输线微带线的输出端口;所述电容C3、C4的输出端和所述巴伦T2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巴伦T2的输出端和所述功率输出传输微带线相连;所述馈电电感L1、L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功率管A1的输出焊盘和电源调制电路A2的馈电焊盘连接。
8.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型发射系统的功放模块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功率信号从功率输入传输微带线进入,依次通过输入匹配电路、功率管A1和输出匹配电路,最后从功率输出传输微带线输出;
具体的,功率信号从功率输入传输微带线进入,然后通过巴伦T1和匹配电路输入到功率管A1的输入端,功率管A1的输出端输出功率信号,接着通过电容C1、C2、C3、C4和巴伦T2将功率信号从功率输出传输微带线上输出;电源调制电路A2通过电感L1和电感L2馈电到功率管A1上;电容C1、 C2、C3、C4产生的热量通过功率管A1的输出传输微带线和高导热率成型附件D1、D2传导到功率管A1的输出焊盘上,再通过高导热率成型附件D1、D2和电感L1、L2传导到电源调制电路A2的馈电焊盘上;电容C3、C4的热量还通过巴伦T2传导出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小型发射系统的功放模块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巴伦T1和巴伦T2是把传统的阻抗变换与巴伦平衡-不平衡转换合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529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