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驾驶行为保险的风险实时提示系统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73278.7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59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饶雪峰;张余明;曲会晨;郭振军;朱昌洪;林奕森;刘洪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W40/09 | 分类号: | B60W40/09;B60W50/14 |
代理公司: | 南宁东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17 | 代理人: | 黎华艳;裴康明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驾驶 行为 保险 风险 实时 提示 系统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驾驶行为保险的风险实时提示系统及装置,涉及车联网智能终端技术领域,即通过视觉信息处理单元获取车辆前方的图像数据,对所述车辆前方的图像数据进行识别交通参与实体的情况和车辆的压线情况;通过地图导航单元获取车辆定位数据和导航数据;通过驾驶行为采集单元获取实时驾驶员操作数据,并根据实时驾驶员操作数据识别出驾驶员的操作意图;风险驾驶行为检测及提示单元根据交通参与实体的情况和车辆的压线情况、车辆定位数据和导航数据以及驾驶员的操作意图生成合并安全驾驶建议,通过所述合并安全驾驶建议提示驾驶员,克服了现有的装置对驾驶风险评估因未结合车辆所处外部驾驶环境或驾驶员操纵行为意图所带来的偏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尤其涉及一种面向驾驶行为保险的风险实时提示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车辆保险规模达到万亿级别。面对庞大的车保市场,各大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现有基于车辆基础信息的车险定价模型缺乏对驾驶员行为和安全意识的识别和评价,无法准确地针对特定客户进行准确定价,存在大锅饭的情况,不满足保险公司进行差异化服务创新和市场化竞争的需要。因此,通过创新的技术手段,有效识别车险客户的风险特征,为其制定差异化的价格和服务策略,是保险公司优化业务模式,提升运营效率,提升市场竞争优势的有力保障。
传统UBI终端设备的技术手段如下:通过GPS定位技术获取车辆轨迹,结合车辆通信总线数据和车身动态的采集数据,识别诸如“四急”(急加速,急减速,急刹车,急转弯)等对驾驶行为风险相关性较大的事件,并通过无线数据通信手段上传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对数据分析后,得到风险评估结果,并核算保险费用。
传统UBI终端的技术手段存在改进空间。首先,对于四急等数据的判断,采取的判断系统是基于统计上的平均设定,未能结合当下实际交通情况。其次,该设备主要以采集和回传数据为主要功能,且需要云端进行数据分析之后,才能生成相关的风险结果,用户需要自行通过手机或者web方式进行查看,获知风险评估结果有滞后性。最好是能够在驾驶过程中,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实时风险提示,进而改善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从而降低风险,进而达到客户,保险服务商乃至社会的共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向驾驶行为保险的风险实时提示系统及装置,从而克服了现有的装置对驾驶风险评估因未结合车辆所处外部驾驶环境或驾驶员操纵行为意图所带来的偏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驾驶行为保险的风险实时提示系统,包括:
视觉信息处理单元,所述视觉信息处理单元用于获取车辆前方的图像数据,对所述车辆前方的图像数据进行识别交通参与实体的情况和车辆的压线情况;
地图导航单元,所述地图导航单元用于获取车辆定位数据和导航数据;
驾驶行为采集单元,所述驾驶行为采集单元用于获取实时驾驶员操作数据,并根据实时驾驶员操作数据识别出驾驶员的操作意图;以及
风险驾驶行为检测及提示单元,所述风险驾驶行为检测及提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交通参与实体的情况和车辆的压线情况、车辆定位数据和导航数据以及驾驶员的操作意图生成合并安全驾驶建议,通过所述合并安全驾驶建议提示驾驶员。
进一步的,所述风险驾驶行为检测及提示单元还用于,将所述合并安全驾驶建议与实时驾驶员操作数据进行比对,判断驾驶员是否按照所述合并安全驾驶建议执行,若不按照合并安全驾驶建议执行,则认定存在风险驾驶行为,并将此次事件发送到云端上传单元。
进一步的,还包括车身动态异常检测单元,所述车身动态检测单元用于获取车辆驾驶状态信息,根据所述车辆驾驶状态信息检测是否存在车身动态异常事件,并将判断结果发送至所述风险驾驶行为检测及提示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风险驾驶行为检测及提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交通参与实体的情况和车辆的压线情况、车辆定位数据和导航数据以及驾驶员的操作意图生成合并安全驾驶建议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未经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32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室内空气检测用甲醛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可调节的吊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