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上盖的冲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72989.2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42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军;许淼权;蒋鹏程;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明讯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5/00 | 分类号: | B21D35/00;B21D22/22;B21D37/10;B21C51/00 |
代理公司: | 余姚德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9 | 代理人: | 戚秋鹏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包上 冲压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上盖的冲压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拉伸工位、修边工位、翻边整形工位和冲孔工位,四个工位上分别对应设置有拉伸模具、修边模具、翻边整形模具和冲孔模具;生产时,依次对待加工板材进行拉伸成型、外边缘冲切修边、外边缘折弯翻边以及冲孔处理;所述拉伸模具的凹模外圈设置有不等高的第一压边筋结构,所述拉伸模具的凸模外圈设置有第二压边筋结构,所述第一压边筋结构与所述第二压边筋结构配合用于控制材料流动方向以防止开裂起皱;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上盖的冲压系统,采用四个工位和对应的四个模具,能够对产品一次性冲压成型,其气密性好,能够满足产品气密性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压成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上盖的冲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现在提倡的环保、节能、绿色生态地球的趋势,新能源汽车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越来越壮大,应用越来越广泛,与新能源汽车配套的电池包模块也相应地随之快速发展。电池包上盖是电池包模块中重要的零部件,它决定着电池包模块的使用寿命和质量。
如图1所示,现有电池包上盖在一侧具有凸起部,在四周边缘具有折弯边,在中部以及四周边缘具有多个通孔。由于电池包上盖的体积较大,为了降低模具难度,现有的工艺是将电池包上盖分解为两个部分制造,待两部分单独制造完成后再通过焊接的方式将两部分连接为一个整体,电池包上盖在新能源汽车使用中具有严格的气密性要求,采用焊接方式势必会对保持气密性带来不利影响,难以满足气密性要求;并且现有工艺制造工序繁琐,加工效率较低,不利于生产制造。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上盖的冲压系统,以克服现有电池包上盖气密性差和加工效率低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上盖的冲压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拉伸工位、修边工位、翻边整形工位和冲孔工位,四个工位上分别对应设置有拉伸模具、修边模具、翻边整形模具和冲孔模具;生产时,依次对待加工板材进行拉伸成型、外边缘冲切修边、外边缘折弯翻边以及冲孔处理;所述拉伸模具的第一凹模外圈设置有不等高的第一压边筋结构,所述拉伸模具的第一凸模外圈设置有第二压边筋结构,所述第一压边筋结构与所述第二压边筋结构配合用于控制材料流动方向以防止开裂起皱。本冲压系统,采用四个工位和对应的四个模具,能够对产品一次性冲压成型,其加工效率高,成型质量好,能够满足产品气密性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边筋结构包括第一压边筋和第二压边筋,所述第一凹模的两侧对称安装有可上下调节的第一浮动压边圈,所述第一浮动压边圈上设置有弧形压边筋,所述第一压边筋和所述第二压边筋通过所述弧形压边筋连接,所述弧形压边筋的内侧设置有第三压边筋。所述第二压边筋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压边筋配合的第四压边筋以及与所述第二压边筋配合的第五压边筋,所述第一凸模的两侧对称安装有可上下调节的第二浮动压边圈,所述第二浮动压边圈上设置有与所述弧形压边筋配合的弧形流道以及与所述第三压边筋配合的直线流道。采用不等高的第一压边筋结构和第二压边筋结构配合,冲压时能够控制物料的流动方向,防止物料堆积,避免产品开裂和起皱,确保成型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拉伸模具包括与所述第一凸模连接的第一下模座以及与所述第一凹模连接的第一上模座,所述第一上模座的上端以及所述第一下模座的下端均设置有快速码模结构,所述快速码模结构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模座或所述第一下模座上的基准孔。采用快速码模结构,精准定位,缩短架模时间,提高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拉伸模具还包括可相对所述第一下模座滑动的脱料板,所述脱料板的上端设置有导入式定位结构;所述导入式定位结构包括多个围绕所述第一凸模外圈设置的导入架,所述导入架朝向所述第一凸模的一侧设置有弧形导向面。采用导入式定位结构,方便机械手将材料快速准确的导入到指定位置,提高加工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明讯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明讯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29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市政用管道智能清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光伏用电缆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