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多吸尘口的清洁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71005.9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5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黄程;李福安;尹怡然;黄奕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俊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11/24 | 分类号: | A47L11/24;A47L11/4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黄志铖 |
地址: | 511431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洛浦街厦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吸尘 清洁 机器人 | ||
本发明涉及扫地机器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多吸尘口的清洁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机器人主体包括用于供吸力流通的主抽吸管和为主抽吸管提供吸力的抽风扇组件,以及若干个设置于机器人主体上的延伸臂,延伸臂设置有副吸尘口和与副吸尘口连通的副抽吸管,主抽吸管设置有与副抽吸管远离副吸尘口一端连通的抽吸支管。通过延伸臂的作用,机器人主体能够对墙角和空间狭小的位置进行清洁,减少扫地机器人的无法清洁的卫生死角,提高扫地机器人能够清洁的工作范围,使得扫地机器人的清洁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扫地机器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多吸尘口的清洁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的扫地机器人外形大部分是圆形,清洁的路线一般是按照随机或者按指定路线直接进行清洁地面工作,现有扫地机器人的其中一个弊端在于在遇到墙的角落或者其他狭小空间,由于受到墙壁或者空间大小的限制,导致机器人无法正常执行清洁工作,导致机器人在打扫后,墙角和或者狭小空间处仍然留下了垃圾。
公开号为“CN207077452U”,公开日为2018年3月9日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驱动轮两侧带吸尘口的服务机器人,包括布置在服务机器人底部的两个驱动轮以及侧部吸尘口;其中,在每个驱动轮的外侧分别布置有至少一个侧部吸尘口。驱动轮两侧带吸尘口的服务机器人在驱动轮两侧增加吸尘口,也就增加吸尘口的清扫范围,由此不会造成粉尘的扬起,进而减少粉尘对人体的伤害;驱动轮两侧增加吸尘口提高了服务机器人的清洁能力,除尘能力也得到大大的提升,机器人可以消耗低的电能量,做出更多的功,机器人电池、机器人电机的使用寿命得到提高;此外驱动轮两侧增加吸尘口,提高了机器人的清洁能力,机器人的清扫覆盖率也相应的提高;服务机器人的清扫面积可以做到比驱动轮两侧没有加吸尘口的大。
但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仅仅通过驱动轮两侧增加吸尘口来增加清洁面积仍然没有办法清理墙角或者空间狭小处的垃圾。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扫地机器人无法清扫墙角或者空间狭小处的垃圾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多吸尘口的清洁机器人,机器人主体上设置有向外伸展的延伸臂,在延伸臂上设置有吸尘口,通过延伸臂伸入至墙角或者狭小空间内进行清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多吸尘口的清洁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所述机器人主体包括用于供吸力流通的主抽吸管和为所述主抽吸管提供吸力的抽风扇组件,以及若干个设置于所述机器人主体上的延伸臂,所述延伸臂设置有副吸尘口和与所述副吸尘口连通的副抽吸管,所述主抽吸管设置有与所述副抽吸管远离所述副吸尘口一端连通的抽吸支管。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吸尘口可以设置于延伸臂的远离机器人主体的一端,延伸臂可以伸入至墙角或空间狭小的位置,抽风扇组件所产生的抽吸力通过抽吸支管传递给副抽吸管,令副吸尘口产生抽吸力,然后通过副吸尘口就可以将墙角或空间狭小处的垃圾吸走,令扫地机器人能够完成对墙角或者狭小空间的清洁工作。同时,延伸臂还具有推开障碍物的功能,延伸臂将小障碍物推向两侧或者将障碍物推走,即使遇到小障碍物也无需避开,令机器人主体能够尽可能保持原来的行驶路线,提高清洁效率。
优选的,所述延伸臂与所述机器人主体转动连接;所述机器人主体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延伸臂的收纳槽和用于驱动所述延伸臂转动的驱动组件。在无需使用延伸臂的时候,驱动组件可以驱动延伸臂转动并收纳于收纳槽内,避免延伸臂导致机器人主体的所占的面积增加,影响机器人主体的存放收纳。而当需要使用延伸臂的时候,再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延伸臂向外转动,伸出至机器人主体外。在延伸臂的收纳状态下,副吸尘口可以继续保持吸尘的功能,进一步扩大机器人主体的清洁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俊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俊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10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含铬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