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沉水植物覆盖度和生物量的水质净化功能评估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68888.8 | 申请日: | 2021-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2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敏;彭文启;葛金金;张海萍;余杨;渠晓东;解莹;刘洋;张宇航;杜龙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6F17/17 | 分类号: | G06F17/17;G16C20/10;G06Q10/06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上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5 | 代理人: | 郭华俊 |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植物 覆盖 生物量 水质 净化 功能 评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沉水植物覆盖度和生物量的水质净化功能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测量目标水域的植物覆盖度和生物量;S2,将所述目标水域的植物覆盖度和生物量输入预先设定的评价模型;S3,将所述评价模型的输出结果作为评估水质净化功能的净化能力参数。本发明能够实现快速准确地对水质净化功能的评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质净化功能评估方法,特别是一种基于沉水植物覆盖度和生物量的水质净化功能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一直是全球淡水环境面临的重要生态问题,水体富营养化带来的水华问题导致水体表面被大量浮游植物覆盖,从而导致水体缺氧、水下光照强度减弱,并且部分浮游植物还会释放一定的藻毒素,对水生生物甚至人类产生重要影响。而大型水生植物的合理种植及繁育,对于优化水生态系统食物链结构、净化水质具有重要意义,是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及修复的重要环节。
采用大型水生植物进行水质净化或生态修复的工程中,大多采用漂浮植物以生态浮床的形式,结合优美的景观设计进行构建。这样可以发挥一定程度的水质净化功能的同时,也可以成为水体中大型水生植物的“先锋物种”,为沉水植物的恢复提供一定的条件。但在部分静水水体中,漂浮植物是原生态系统中本身就以季节性生长的方式出现的,因一般个体较小,生物量有限,因此能起到的水质净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如果构建适宜的可发挥稳定的水质净化功能的沉水植物群落是解决受污染的淡水生态系统的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环节。
但现实中,有许多水体中,水生植物群落容易形成单一竞争优势,最终形成单一物种为主的群落结构,如菹草,而这种情况下在菹草死亡后的时间内难以形成有效的群落继续发挥水质净化的功能,从而导致水质变差。因此,如何评价水质净化功能并尽可能的维持水质的稳定,也是生态修复工程中需要解决的一项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沉水植物覆盖度和生物量的水质净化功能评估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能够实现快速准确地对水质净化功能的评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沉水植物覆盖度和生物量的水质净化功能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测量目标水域的植物覆盖度和生物量;
S2,将所述目标水域的植物覆盖度和生物量输入预先设定的评价模型;
S3,将所述评价模型的输出结果作为评估水质净化功能的净化能力参数。
如上所述的基于沉水植物覆盖度和生物量的水质净化功能评估方法,其中,可选的是,所述评价模型的包括植物覆盖度子模型和生物量子模型;
所述植物覆盖度子模型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水域的植物覆盖度计算覆盖度评价参数;
所述生物量子模型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水域的生物量计算生物量评价参数;
在所述评价模型中,根据预设的评价权重及所述覆盖度评价参数、所述生物量评价参数,计算所述净化能力参数;
其中,所述评价权重包括,覆盖度权重和生物量权重,且所述覆盖度权重与所述生物量权重之和为1。
如上所述的基于沉水植物覆盖度和生物量的水质净化功能评估方法,其中,可选的是,所述评价模型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对水域类型进行划分,对不同水域类型分别进行样本采集,得到样本数据;
S02,分别对各个类型水域的样本数据进行拟合,针对每个类型的水域,得到特征参数随覆盖度变化的第一拟合函数及特征参数随生物量变化的第二拟合函数;
S03,取所述第一拟合函数在覆盖度取值范围内的第一最大值和第一最小值,并对在覆盖度取值范围内的所述第一拟合函数进行归一化处理,使所述第一最小值为0,所述第一最大值为1;记归一化处理后的第一拟合函数为所述覆盖度子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88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