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性多肽类药物非对映异构体杂质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68613.4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2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黄秀坤;胡沙;袁瑜;刘宏;付晓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诺和晟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89 | 分类号: | G01N30/89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夏菁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天***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性 多肽 类药物 映异构体 杂质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性多肽类药物非对映异构体杂质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多肽药物样品溶解后过滤制得检测样品溶液;S2)采用反相色谱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固定相,无机盐水溶液为A相,甲醇或乙腈为B相,对检测样品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实现非对映异构体杂质与主成分的分离。该反相色谱分析方法主要解决了常规分析方法无法有效检测出非对映异构体杂质,无法准确进行该药物的定性定量检测,为有效控制产品有关物质,监测产品质量水平提供了检测手段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性多肽类药物非对映异构体杂质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阿片样物质受体是一类主要的G蛋白偶联受体,是内源性阿片肽以及阿片类药物结合靶点,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阿片受体激活后对神经系统免疫以及内分泌系统具有调节作用,是目前最强且常用的中枢镇痛药。内源性阿片肽是哺乳动物体内天然生成的阿片样活性物质,目前已知的内源性阿片肽大致分为脑啡肽、内啡肽、强啡肽和新啡肽几类。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其相应的阿片受体,即μ、δ和κ受体。μ受体镇痛活性最强,成瘾性也最强,是产生副作用的主要原因。δ受体成瘾性小,镇痛作用也不明显。κ受体(KOR)镇痛活性介于前两者之间。多肽类KOR激动剂能在不进入中枢的情况下在外周发挥镇痛作用,不会导致呼吸抑制和便秘等毒副作用,且成瘾性更低,因此具有药物成瘾治疗的潜力。
专利CN111233974B报道了一系列具有优异的激动活性的新型KOR激动剂,包括结构如式I-1所示的化合物(化学名:[(S)-1-(D-苯丙氨酰-D-苯丙氨酰-D-亮氨酰-D-赖氨酰)吡咯烷-3-基]硼酸盐酸盐)。化合物I-1的粗品中含有多种工艺杂质、降解杂质以及最难分离的手性异构体杂质(式I-2,化学名:[(R)-1-(D-苯丙氨酰-D-苯丙氨酰-D-亮氨酰-D-赖氨酰)吡咯烷-3-基]硼酸盐酸盐),这些异构体杂质与主成分的极性差异特别小,理化性质极其类似,在HPLC检测中极难被有效分离,给检测分析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无法有效监测并指导生产获得符合临床所需的样品。因此,开发一种简便、重现性好,稳定可靠的分析方法,监测这些杂质特别是手性非对映异构体杂质的问题,以确保药物开发过程中的质量可控性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手性多肽类药物非对映异构体杂质的检测方法,通过色谱条件的合理优化,能使常规检测条件无法检测的非对映异构体杂质被有效检出,从而为保障多肽类药物的质量水平提供了有效监测手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性多肽类药物非对映异构体杂质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多肽药物样品溶解后过滤制得检测样品溶液;
S2)采用反相色谱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固定相,无机盐水溶液为A相,甲醇或乙腈为B相,对检测样品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实现非对映异构体杂质与主成分的分离。
本发明采用HPLC反相色谱法检测该非对映异构体杂质,提供了有效的监测手段,可以准确的进行该药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有效保障了该手性多肽类药物的质量。
本发明中,所述多肽药物为[(S)-1-(D-苯丙氨酰-D-苯丙氨酰-D-亮氨酰-D-赖氨酰)吡咯烷-3-基]硼酸盐酸盐粗品(如上式I-1所示),其中含有[(R)-1-(D-苯丙氨酰-D-苯丙氨酰-D-亮氨酰-D-赖氨酰)吡咯烷-3-基]硼酸盐酸盐杂质(如上式I-2所示)。
本发明所述多肽药物为通过固相或液相合成法获得的多肽化合物。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多肽药物样品溶解的溶剂为极性亲水溶剂。进一步优选为水、甲醇、乙醇、乙腈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甲醇、水或者二者的混合液。
所述多肽药物样品在上述极性亲水溶剂中的溶解性为溶解至极易溶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诺和晟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诺和晟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86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