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机载ADS-B的航空器识别号统一编码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967030.X | 申请日: | 2021-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28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毛亿;陈平;张明伟;朱永文;童明;王长春;李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4L29/12 | 分类号: | H04L29/12 |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于瀚文;胡建华 |
| 地址: | 21000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机载 ads 航空 器识 别号 统一 编码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机载ADS‑B的航空器识别号统一编码方法,航空器偏远地区、海上和境外非航线飞行,时常遇到管制监视盲区,因此需要航空器驾驶员自主感知空管监视态势、完成飞行任务,即在没有合作ADS‑B地面站和飞行情报服务条件下,通过己方航空器航空数据链协同进行ADS‑B数据分布式处理,在空中己方航空器成员之间形成精确的空管态势信息,实现多航空器协同空管监视。为此,提出了基于机载ADS‑B的航迹统一目标编识号方法,目的是解决民用航空器越洋飞行在没有地面ADS‑B设备时,己方不同航空器机载ADS‑B发现的目标,通过分布式处理,对周边飞行情报缺失的其他航空器按一个序列统一分配编识号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中交通管制监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机载ADS-B的航空器识别号统一编码方法。
背景技术
民用航空器飞行基于机载ADS-B系统进行无中心节点组网,空中各航空器通过目标感知、边缘计算、交换服务等分布式处理,对ADS-B监视目标进行复合跟踪,ADS-B地面组网系统网内所有成员能够共享一张精确合成态势图,支持协同间隔管理。
复合跟踪在空中多个航空器传感器之间进行,每一个航空器将本航空器ADS-B监视的目标信息向协同组网系统网内成员分发,同时接收非系统内航空器发出的ADS-B目标信息,各航空器的协同处理单元对本航空器目标和系统外航空器ADS-B目标进行关联解算和编识号处理,确定目标的统一编识号、地理位置、海拔高度、速度和航向等实时信息,在空中各航空器之间并行形成一致的复合航迹。这里,统一编识号是指各航空器协同处理单元共用同一目标编识号段,各自分配目标编识号,结果应该是一致的,不会出现多名或重名。
现有技术包括:(1)分布式航迹融合,基于ADS-B信息生成的空管态势图,精度和实时性要求均低于精确合成态势图,在事先网络规划阶段,为每个航空器传感器分配互不重叠的目标编号段,多航空器通过航迹择优、编识号接替即可实现目标编识号统一;而本发明针对的精确合成态势图是基于ADS-B组网系统实现的,没有网络规划阶段,航空器共用同一个目标编识号段,通过竞争方式实现多航空器统一目标编识号。(2)集中式点迹融合处理,空中各航空器将目标点迹汇聚到同一个节点集中处理,目标编识号在单节点完成,不涉及多航空器统一目标编识号问题,集中式点迹融合处理带来的问题是占用信道多,航迹时延大。(3)有关文献述及的ADS-B组网应用或航迹复合跟踪技术等均未见目标统一编识号相关内容。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空管监视系统ADS-B目标统一编识号方法,通过竞争方式,在航空器无中心节点条件下,多航空器能够按同一序列进行目标统一编号,实现ADS-B在网航空器所有成员共享态势的一致性。
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建立目标编识号表;
步骤2,分配目标编识号;
步骤3,远端目标共享;
步骤4,目标多名处理;
步骤5,目标重名处理;
步骤6,删除目标编识号。
步骤1包括:各航空器协同处理单元建立相同的目标编识号表,表长N,表地址0~N,用于保存目标编识号,其中0单元不使用,即初始指针指向1单元,除了0以外的其他单元初始值设为空,目标编识号表从1~N循环使用。
步骤2包括:如果本航空器ADS-B接收一个新的航空器目标,协同处理单元为所述新的航空器目标分配一个编识号 i,并将编识号登记在目标编识号表中,然后将目标航迹向网络分发,后续以同一编识号跟踪所述新的航空器目标,如果跟踪期间出现航迹丢点,协同处理单元进行航迹外推,得到k时刻目标航迹的状态估计及其误差协方差矩阵:
,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70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