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5G基站的切片编排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65292.2 | 申请日: | 2021-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6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王园园;王猛;王程;武广智;张宗帅;田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南京信息高铁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4W28/16 | 分类号: | H04W28/16;H04L12/2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韩红莉 |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基站 切片 编排 方法 系统 | ||
1.一种面向5G基站的切片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网络切片,根据网络切片类型,从端到端数据库侧获取相应的资源层面需求信息和业务层面需求信息;
根据资源层面需求信息和业务层面需求信息,生成网元,并对网元进行业务配置与资源分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5G基站的切片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
网络切片根据预设的网络形态、预设的网络切片服务参数和不同类型的网络切片实例模板生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面向5G基站的切片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
网络切片服务参数包括切片的状态、切片开发者、切片名称、切片种类、UE最大下行速率UE、UE最大上行速率、切片下行速率、切片上行速率、切片端到端时延、UE移动速度、切片支持的最大UE数量、切片共享水平、切片预订时间、切片提供商、网络可靠性、UE下行链路吞吐量、单UE切片上行速率、延迟容忍度、UE速度、sNSSAI、PlmnIDList、网络切片服务类型sST和覆盖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面向5G基站的切片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
网络形态包括共享网络和分离网络,
共享网络的配置包括:
共享部分:RAN共享,对应的配置:通过AN-NSSI-ID指定共享的接入网;
共享部分:传输网共享,对应的配置:通过TN-NSSI-ID指定共享的传输网;
共享部分:5GC共享,对应的配置:通过CN-NSSI-ID指定共享的核心网;
分离网络的配置包括:
位置:接入网,对应的方式:通过VXLAN确定基站网元部署位置,以AN-NSSI-ID标识;
位置:传输网,对应的方式:通过VXLAN确定传输网位置,以TN-NSSI-ID标识;
位置:核心网,对应的方式:通过VXLAN确定核心网部署位置,以CN-NSSI-ID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5G基站的切片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将网络切片存储在网络切片实例数据库;
完成网元业务配置与资源分配并且网络切片运行之后,查询网络切片实例数据库,获取运行网络切片的基本信息,并对其进行监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5G基站的切片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
资源层面需求信息包括CU网元类型、CU部署域、CU的VCPU数量、CU内存容量、CU磁盘容量、CU网络名称、CU光口名称和CU光口数量、DU网元类型、DU部署域、DU的VCPU数量、DU内存容量、DU磁盘容量、DU网桥名称、5GC网元类型、5GC部署域、5GC镜像名称、5GC的VCPU数量、5GC内存容量、5GC磁盘容量、5GC网络名称、5GC光口名称、5GC光口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5G基站的切片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
业务层面需求信息包括切片端到端时延、切片下行速率、切片上行速率、UE下行链路吞吐量、单UE切片上行速率和切片支持的最大UE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面向5G基站的切片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本信息包括切片ID、切片名字、公共陆地移动网、S-NSSAI、切片的状态、最大用户数、传输网时延、上行速率、下行速率、资源隔离、切片提供商、部署规划和覆盖区域。
9.一种面向5G基站的切片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切片生命周期管理模块,用于接收网络切片,并将该网络切片存储在网络切片实例数据库中;
切片映射模块,用于根据网络切片类型,从端到端数据库侧获取相应的资源层面需求信息和业务层面需求信息;
切片配置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资源层面需求信息和业务层面需求信息,生成网元;
资源配置插件模块,用于对网元进行业务配置与资源分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面向5G基站的切片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端界面模块,用于创建网络切片,自定义网络切片的切片类型及其对应的切片服务参数;
切片监控模块,用于在完成网元业务配置与资源分配并且网络切片运行之后,查询切片存储数据库,获取运行网络切片的基本信息,并对其进行监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南京信息高铁研究院,未经中科南京信息高铁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529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