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提高排烟性能的公用烟道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63406.X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6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高增梁;吴政晖;周水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嵊州市浙江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E04F17/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周红芳 |
地址: | 3124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提高 性能 公用 烟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提高排烟性能的公用烟道,包括排烟主管及排烟支管,所述排烟主管内壁上在位于进气口处沿油烟排出方向设置有螺旋流道;所述排烟支管一端通过塑料软管与油烟机相连,另一端与排烟主管相连;所述排烟支管包括支管入口管及与支管入口管相连通的支管出口管;所述支管入口管与排烟主管相垂置;所述排烟支管包括锁紧环,排烟支管通过锁紧环固定在排烟主管上;所述支管出口管与排烟主管内壁相切,从而使油烟机排出的油烟通过排烟支管切向流入排烟主管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辅助装置排烟支管,可以使油烟以切向入流的方式进入公用烟道,减小油烟在公用烟道内的能量损失,使其更顺畅地通向室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住宅排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提高排烟性能的公用烟道。
背景技术
在生活住宅中,每个家庭的主要食物都源自厨房,而厨房却是室内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方。人们如果长时间处于厨房油烟污染物中,将会诱发多种身体疾病,若不及时对厨房油烟气进行控制和排放,将严重影响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如今,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让人们对健康的重视逐步得到了提升,人们已逐渐意识到,工作时的环境空气中的良好空气质量与延长人们的使用寿命和提高工作效率密切息息相关。大部分老百姓都购买了吸油烟机放置于灶台上方,通过其吸油烟功能将油烟污染物排放到室外。目前,高层建筑厨房排烟道系统都是通过公用烟道来连接各楼层住户的吸油烟机,把各楼层住户做饭时产生的油烟污染物汇聚到公用烟道中,最后再通过建筑顶层的出风口将其排放到室外高空。随着产品技术的升级,吸油烟机的排烟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其排烟量已由几年前的400 m³/h左右提升到如今的1200m³/h以上,而排烟管道并没有进行相应的改进来匹配当今市场上的大吸力油烟机。为此提供了一种可以提高排烟性能的公用烟道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排烟性能的公用烟道,解决了目前传统公用烟道无法满足各楼层住户排烟需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提高排烟性能的公用烟道,包括排烟主管及排烟支管,所述排烟支管一端通过塑料软管与油烟机相连,另一端与排烟主管相连;所述排烟支管包括支管入口管及与支管入口管相连通的支管出口管,所述支管入口管与排烟主管相垂置,所述支管出口管与排烟主管内壁相切,从而使油烟机排出的油烟通过排烟支管切向流入排烟主管内。
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排烟性能的公用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主管上设有进气口,所述排烟支管的支管入口管设置在排烟主管的进气口处,且排烟主管内壁上在位于进气口处沿油烟排出方向设置2-5圈螺旋流道。
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排烟性能的公用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主管底端为封闭面,顶端为的出气口,油烟就是通过排烟主管的出气口最终排放到室外。
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排烟性能的公用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主管的形状为圆柱形。
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排烟性能的公用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软管一端设有进口逆止阀,并通过进口逆止阀与排烟支管相连,所述塑料软管另一端设有风机出口逆止阀,并通过风机出口逆止阀与油烟机相连。
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排烟性能的公用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支管还包括锁紧环,所述支管入口管上设有外螺纹,所述锁紧环上设有内螺纹,所述排烟支管通过锁紧环固定在排烟主管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辅助装置排烟支管,可以使油烟以切向入流的方式进入公用烟道,减小油烟在公用烟道内的能量损失,使其更顺畅地通向室外。
2)本发明通过对公用烟道内壁进行局部螺旋化设计,使油烟在公用烟道内螺旋上升,减小油烟的流动阻力和公用烟道内的压力值,提高各楼层住户的排烟效率。
3)本发明将排烟支管和螺旋主管配合起来,最大程度提升了烟道的排烟性能,并且比传统方形公用烟道的体积小,提高了住户的厨房空间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嵊州市浙江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未经嵊州市浙江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34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