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切割球囊及其自动化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62472.5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485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涂真金;黄佩佩;涂坚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顺美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B17/3207;B23P19/00;B23P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曹萌 |
地址: | 518172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切割 及其 自动化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切割球囊及其自动化生产工艺,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一种切割球囊,包括手柄、导线和切割球囊囊体,所述手柄的一端与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切割球囊囊体套设在导线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刀片固定在球囊的外表面,会影响球囊的折翼收缩,存在刀片划伤球囊的风险,此外,由于刀片是和底座一起粘接在球囊表面,会导致球囊的厚度和整体轮廓尺寸较大,产品通过血管的能力不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割球囊及其自动化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血管内介入治疗已有30多年历史,从1977年人类首次使用球囊扩张导管进行冠状动脉狭窄介入治疗起,相关新的器械不断进化与发展,切割球囊是在传统球囊腔内血管成形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介入治疗方法。切割球囊主要利用带有微型刀片的球囊扩张、切割血管内壁上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于常规球囊无法扩开的狭窄血管,切割球囊通常能达到满意效果。
由于球囊预扩张时,对血管的损伤是无序不规则的,这常常导致过多的损伤或血管夹层,而切割球囊能将球囊扩张的力集中在固定在球囊表面的刀片上,故对血管产生较小的损伤就能扩开狭窄血管。由于有了“聚力”扩张效果,通常切割球囊使用相对普通球囊较小的扩张压力就能将病变血管扩张开,现有技术中,切割球囊主要采用将刀片安装在底座上,再将底座粘接在球囊的外圆周表面上的设计,这种设计导致切割球囊的结构和工艺复杂,存在刀片与球囊的外表面固定不牢固的风险。由于刀片固定在球囊的外表面,会影响球囊的折翼收缩,存在刀片划伤球囊的风险。此外,由于刀片是和底座一起粘接在球囊表面,会导致球囊的厚度和整体轮廓尺寸较大,产品通过血管的能力不佳。
并且现有技术中的切割球囊在生产时通常通过机械将部件加工生产出来后,由人工将手柄的导线穿过切割球囊进行组装,由于切割球囊部件较小,所有人工进行组装难度打,加工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切割球囊及其自动化生产工艺,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切割球囊囊体在生产时通常都是由人工将手柄的导线穿过切割球囊进行组装,加工效率慢。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切割球囊,包括手柄、导线和切割球囊囊体,所述手柄的一端与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切割球囊囊体套设在导线上。
一种切割球囊的自动化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设置固定框、球囊输送带、手柄输送带、夹持机构、驱动机构、牵引机构、限位机构和下料输送带,首先将若干球囊与手柄放置在球囊输送带与手柄输送带上,通过球囊输送带与手柄输送带将切割球囊囊体与手柄依次移动至夹持机构正下方,再由限位机构对切割球囊囊体与手柄进行限位;
S2:然后通过夹持机构进行垂直向下移动至限位机构内,移动完成后打开夹持机构对限位机构内的切割球囊囊体与手柄进行夹取,夹取后夹持机构垂直向上移动将切割球囊囊体与手柄从限位机构内夹取出来;
S3:当夹持机构将切割球囊囊体与手柄夹取出后,使切割球囊囊体与手柄处于同一水平上,再打开牵引机构并水平移动至手柄与导线的连接处,使牵引机构对导线进行轻微夹持,轻微夹持后牵引机构进行横向移动至导线另一端,并对导线进行夹紧,使导线的另一端与切割球囊囊体一端相对应;
S4:导线的另一端与切割球囊囊体的一端相对应后,打开驱动机构使切割球囊囊体与手柄进行相对移动,而牵引机构与导线进行同时移动将导线牵引进切割球囊囊体内;
S5:导线牵引进切割球囊囊体内后,牵引机构进行反复的横向移动使导线穿过切割球囊囊体内部,从切割球囊囊体另一端延伸出,完成后将牵引机构从导线上移动开,通过打开驱动机构推动夹持机构移动至下料输送带一端的正上方,并打开夹持机构将穿引完成后的导线与手柄放在下料输送带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顺美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顺美医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24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