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性α-羟基-β-酮酸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60148.X | 申请日: | 2021-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3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李娟;王双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C67/313 | 分类号: | C07C67/313;C07C69/716;C07C69/73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吴频梅 | 
| 地址: | 2118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性 羟基 酯化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性α‑羟基‑β‑酮酸酯的制备方法,属于有机不对称催化技术领域。本发明中,一种手性α‑羟基‑β‑酮酸酯化合物的制备:将α,β‑不饱和酯与金鸡纳碱衍生的相转移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混合,加入乙酸、高锰酸钾和少量添加剂。反应,待起始原料完全反应后,将反应混合物过滤。接着再蒸发溶剂,并用硅胶柱快速纯化,提纯即可得到高对映选择性的手性α‑羟基‑β‑酮酸酯化合物。本发明实现了手性α‑羟基‑β‑酮酸酯的高效不对称合成,为合成手性α‑羟基‑β‑酮酸酯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拓宽了底物的适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不对称催化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手性α-羟基-β-酮酸酯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手性α-羟基-β-酮酸酯是多种天然产物和药物中常见的结构单元。该结构在药物化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中比较常见的药物如抗生素:Kjellmanianone,Hamigeran A等。手性α-羟基-β-酮酸酯存在于合成具备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的关键中间体中,例如抗癌药物长春多灵及其类似物、喜树碱等。手性α-羟基-β-酮酸酯还存在于合成吡唑啉类杀虫剂茚虫威(Indoxacarb)的关键中间体中。这种杀虫剂的S构型才是杀虫的有效构型。与手性药物一样,使用手性纯的杀虫剂更有益于提高产品的有效活性及环境的保护。因而在农药及医药行业中,开发经济高效的单一光学活性的异构体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目前人们已经开发了许多方法来制备α-羟基-β-酮酸酯。2013年,Qu利用酒石酸衍生的手性胍催化剂催化α-羟基化反应,并获得了一系列高产率和优异的对映选择性的产物(Org.Lett.2013,15,3106-3109)。不过此反应在底物选择上受限,影响其广泛应用。2012,Yamamoto首次介绍了一种铜催化二氧化锰氧化β-酮酸酯的反应体系(J.Am.Chem.Soc.2012,134,18566-18569)。这种新的策略能够获得对映体富集的α-羟基-β-酮酸酯,然而该策略下的反应会有副产物生成,且需要两步转化才能获得手性α-羟基-β-酮酸酯化合物。
2014年,Gao利用二萜生物碱——乌甲素及其衍生物制成了新型的有机催化剂,并以其催化β-酮酸酯的α-羟基化反应(Eur.J.Org.Chem.2014,2014,3491-3495)。在温和条件下,该反应的收率很高,对映选择性可达92%ee。然而该方法下的催化剂用量为10mol%,相对较高。2020年,Meng报道了由修饰的金鸡纳碱衍生的相转移催化剂催化的β-酮酸酯的不对称α-羟基化反应(Synth.Commun,2020,50,2478-2487)。不过该反应的对映体过量值在80%左右,不太理想。Tan课题组曾使用手性双胍盐Bisguanidinium不对称催化高锰酸钾氧化烯烃以获得高对映选择性的α-羟基-β-酮酸酯,然而该策略在底物范围上有所限制(J.Am.Chem.Soc,2015,137,10677-10682)。
本发明针对合成高对映选择性的α-羟基-β-酮酸酯化合物的难点,发明了一种α,β-不饱和酯为烯烃原料,以手性季铵盐为催化剂,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的氧化烯烃方法,发生氧化羟基化,得到了一系列高对映选择性的α-羟基-β-酮酸酯化合物。同时,本反应催化剂用量少,操作简单,反应转化率高,具备很好的应用前景。氧化反应的副产物——二氧化锰易于分离,反应体系干净;同时生成的二氧化锰可回收并加以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制备手性α-羟基-β-酮酸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对映选择性低、使用催化剂的催化量大、反应步骤繁琐、催化剂的价格昂贵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性α-羟基-β-酮酸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将α,β-不饱和酯Ⅰ在手性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PTC催化下,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在乙酸的存在下发生不对称氧化羟基化,可得到高对映选择性的手性α-羟基-β-酮酸酯化合物Ⅱ,制备路线如下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01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云的联合收获机收割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空心胶囊生产线制造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