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车辆越障的伸缩臂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59844.9 | 申请日: | 2021-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2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肖洁;宋慧新;段国柱;陈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60G17/00 | 分类号: | B60G17/00;B60G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仇蕾安 |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车辆 越障 伸缩 装置 | ||
1.一种用于车辆越障的伸缩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臂总成(1)、一级内臂总成(2)、二级内臂总成(3)和驱动油缸(4);
所述一级内臂总成(2)可伸缩连接在外臂总成(1)中,且一级内臂总成(2)相对外臂总成(1)伸缩到设定位置后通过限位销Ⅰ(103)限位;二级内臂总成(3)可伸缩连接在一级内臂总成(2)中,且二级内臂总成(3)相对一级内臂总成(2)伸缩到设定位置后通过限位销Ⅱ(204)限位;
所述外臂总成(1)和二级内臂总成(3)之间设有两个驱动油缸(4),每个驱动油缸(4)的缸体端支撑在外臂总成(1)的外表面上,活塞杆端支撑在二级内臂总成(3)的末端外表面上,驱动油缸(4)用于驱动一级内臂总成(2)和二级内臂总成(3)伸缩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越障的伸缩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线位移传感器(5),其连接在驱动油缸(4)的活塞杆和缸体之间,用于测量驱动油缸(4)伸缩运动的位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越障的伸缩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臂总成(1)和一级内臂总成(2)以及一级内臂总成(2)和二级内臂总成(3)之间分别安装有滑动体或滚动体,用于实现三者之间的伸缩运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越障的伸缩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臂总成(1)、一级内臂总成(2)和二级内臂总成(3)的主体结构均为板材拼接而成的长方体框架结构。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越障的伸缩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臂总成(1)包括:上板Ⅰ(101)、内侧板Ⅰ(102)、下板Ⅰ(104)、外侧板Ⅰ(106)、花键轴安装座(107)和外缸安装座(109);
所述上板Ⅰ(101)与下板Ⅰ(104)结构相同,板上横向两侧设计有沿纵向延伸的条形槽Ⅰ(108),内侧板Ⅰ(102)和外侧板Ⅰ(106)插入上板Ⅰ(101)和下板Ⅰ(104)的条形槽Ⅰ(108)中,配合部位相互咬合约束,并通过紧固螺栓(105)固定;
所述内侧板Ⅰ(102)的纵向一端设有圆形孔(110),圆形孔(110)用于安装花键轴、穿线缆和管路;外侧板Ⅰ(106)上与内侧板Ⅰ(102)上的圆形孔(110)对应的一端设有矩形孔(111),作为花键轴安装座(107)的定位焊接孔;
所述内侧板Ⅰ(102)和外侧板Ⅰ(106)的纵向另一端均设有限位销孔,一级内臂总成(2)相对外臂总成(1)伸缩到设定位置处,通过向限位销Ⅰ孔内插入限位销Ⅰ(103)对一级内臂总成(2)限位;
两个外缸安装座(109)对称焊接在上板Ⅰ(101)与下板Ⅰ(104)上,用于安装两个驱动油缸(4)的缸体。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越障的伸缩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内臂总成(2)包括:耐磨滑板Ⅰ(201)、上板Ⅱ(202)、下板Ⅱ(205)、外侧板Ⅱ(206)和内侧板Ⅱ(208);
所述外侧板Ⅱ(206)与内侧板Ⅱ(208)结构相同,二者相背面以及上板Ⅱ(202)和下板Ⅱ(205)相背面的横向中部分别设有耐磨滑板Ⅰ(201),耐磨滑板Ⅰ(201)与外臂总成(1)的内壁面对应位置处滑动配合;
所述外侧板Ⅱ(206)和内侧板Ⅱ(208)上耐磨滑板Ⅰ(201)横向两侧对应位置处分别设有限位凹槽Ⅰ(212),其作为一级内臂总成(2)的滑动轨道,与限位销Ⅰ(103)滑动配合;
所述外侧板Ⅱ(206)和内侧板Ⅱ(208)相对面上横向两侧设计有条形槽Ⅱ213,用于约束和定位上板Ⅱ(202)和下板Ⅱ(20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越障的伸缩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Ⅱ(202)、下板Ⅱ(205)、外侧板Ⅱ(206)和内侧板Ⅱ(208)形成的长方体框架上套装有两个抱箍Ⅰ(203)。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越障的伸缩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板Ⅱ(206)与内侧板Ⅱ(208)上分别焊接有二级内臂限位块(207),用于限制二级内臂总成(3)的回缩行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984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