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树脂凝胶、凝胶外支架、载药凝胶外支架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54260.2 | 申请日: | 202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1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葛建军;戴春;楚天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C08J3/00 | 分类号: | C08J3/00;C08L33/14;C08L79/04;A61K9/06;A61K47/32;A61L31/00;A61L31/04;A61L31/14;A61L31/16;A61P9/10;A61P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联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4 | 代理人: | 史光伟;张迎新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脂 凝胶 支架 及其 应用 | ||
1.一种树脂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儿茶酚胺和乳液聚合引发剂以一定浓度分别加入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溶液中,得缓冲液;
将三级胺共引发剂以一定质量比率加入上述缓冲液中,并将所得混合液振荡至缓冲液层变为棕黑色;
振荡后的混合液经脱水处理,获得深棕色胶状物,即复合材料A;
在甲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自由基型光引发剂、紫外线吸收剂和光稳定剂,得到混合物B;
将复合材料A与混合物B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混合,至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树脂凝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液的制备方法为:向10mmol/L,pH为8.5±1.5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或其缓冲液中,按0.1mg/ml的浓度加入儿茶酚胺(CA),按1.2mg/ml的浓度加入乳液聚合引发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胺共引发剂以10%~90%的质量比率加入缓冲液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后的混合液进行脱水处理的条件为:将振荡后的混合液在1500~3000转/分的高速搅拌条件下加热至100℃~300℃进行脱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凝胶,其特征在于:在混合物B的制备中,在一定量的甲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中,按1.5%的质量分数加入自由基型光引发剂,按0.1%的质量分数加入紫外线吸收剂,按0.1%~10%的质量分数加入光稳定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A与混合物B在80℃下进行混合,所述复合材料A与混合物B的混合质量比为1:5~5: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儿茶酚胺为多巴胺、盐酸多巴胺、酪氨酸、左旋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所述乳液聚合引发剂可选用过硫酸铵、过硫酸氢胺、过硫酸钠、过硫酸钾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所述三级胺共引发剂为三甲胺、三(3-氨丙基)胺、三异丙胺、三正丁胺、三乙醇胺、四甲基乙二胺、乙醇胺衍生物、二乙基乙醇胺、N-乙基二乙醇胺、N-二苯甲基氮杂环丁烷、N-甲基氮杂环戊烷、N-甲基哌啶、N,N二甲基环己胺、2-甲基哌嗪、N,N-二甲基苯胺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羟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8.一种凝胶外支架,其特征在于,以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凝胶为原料,通过紫外光固化而成。
9.一种载药凝胶外支架,其特征在于,由载药凝胶通过紫外光固化而成,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药物直接混入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树脂凝胶中或将药物混入脂溶剂中后再混入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树脂凝胶中,获得载药凝胶;
将载药凝胶通过紫外线固化成型,得到载药凝胶外支架。
10.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凝胶或权利要求8所述的凝胶外支架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载药凝胶外支架在制备治疗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426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