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机械手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52468.0 | 申请日: | 202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6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素粉;秦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5J15/02 | 分类号: | B25J15/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祁学民 |
地址: | 472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机械手 | ||
1.一种大型机械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架、夹持机构和控制机构;
所述承载架包括竖板、横板、隔板和连接柱(17),所述竖板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左竖板(7)和右竖板(31),所述横板包括上横板(3)、中横板(26)和下横板(32),所述上横板(3)、中横板(26)和下横板(32)为形状大小均相同的长方形板体,上横板(3)左右两端连接于左竖板(7)和右竖板(31)相对侧面顶端之间,上横板(3)的前后两端分别和左竖板(7)的前后两端平齐,上横板(3)的左部和右部分别沿上横板(3)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贯穿上横板(3)上下面的、左右对称的第一条形孔(12)和第二条形孔(25),所述中横板(26)水平设置于上横板(3)下侧的左竖板(7)和右竖板(31)相对侧面上部之间,所述上横板(3)和中横板(26)之间的左竖板(7)和右竖板(31)上分别设置有贯穿所在竖板左右侧面的、左右对称的第三条形孔(9)和第四条形孔(28),所述下横板(32)水平设置于中横板(26)下侧的左竖板(7)和右竖板(31)相对侧面上,所述上横板(3)和中横板(26)之间、中横板(26)和下横板(32)之间均有间距,所述隔板包括上隔板(23)和下隔板(34),所述上隔板(23)数量有两个,两个上隔板(23)左右对称设置于上横板(3)和中横板(26)相对侧面中部的左右两侧,所述下隔板的数量有两个,两个下隔板(34)左右对称设置于中横板(26)和下横板(32)相对侧面中部的左右两侧,所述连接柱(17)竖直设置于第一条形孔(12)和第二条形孔(25)之间的上横板(3)顶面中心,所述连接柱(17)的外壁上套设有圆环状的、内壁和连接柱(17)外壁滑动接触的连接环(19),连接环(19)的底面和上横板的顶面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弹簧(51);
所述夹持结构包括驱动组件和夹持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22)和驱动螺杆,所述电机(22)设置于两个上隔板(23)之间的中横板(26)顶面上,电机(22)的输出端朝下贯穿中横板(26)位于中横板(26)下侧且同轴连接有第一锥齿轮(35),所述第一锥齿轮(35)的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所述驱动螺杆包括结构大小均相同的第一螺杆(40)和第二螺杆(33),第一螺杆(40)和第二螺杆(33)分别设置于中横板(26)和下横板(32)之间的左部和右部、且呈左右对称状态,第一螺杆(40)的左端贯穿左竖板(7)且和左竖板(7)左侧面平齐、右端贯穿两个下隔板(34)中左侧的下隔板(34)位于所在下隔板(34)右侧,第一螺杆(40)右端同轴连接有第二锥齿轮(36),第二锥齿轮(36)的左端直径大于右端直径,第二锥齿轮(36)的上端齿牙和第一锥齿轮(35)的左端齿牙相啮合,第二螺杆(33)的右端贯穿右竖板(31)且和右竖板(31)右侧面平齐,第二螺杆(33)的左端同轴连接有第三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的右端直径大于左端直径,第二螺杆(33)上的第三锥齿轮的上端齿牙和第一锥齿轮(35)的右端齿牙相啮合;
所述夹持件包括结构大小均相同的左夹持件和右夹持件,所述左夹持件和右夹持件分别设置于下横板(32)的左部和右部、且呈左右对称状态,所述左夹持件包括夹持板(44)和活动件,所述夹持板(44)为竖直设置的、宽度大于下横板(32)宽度的长方形板体,所述夹持板(44)的上部设置有贯穿夹持板(44)左右侧面的贯穿孔(43),所述夹持板(44)经贯穿孔(43)套设于下横板(32)的左部周壁外周,所述贯穿孔(43)的上方设置有贯穿夹持板(44)左右侧面的圆形通孔(41),所述圆形通孔(41)的直径大于第一螺杆(40)的直径,所述夹持板(44)上部经圆形通孔(41)套设于第一螺杆(40)外周,所述圆形通孔(41)和第一螺杆(40)同轴设置,夹持板(44)的顶面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有形状大小均相同的、前后对称的前导向槽(5)和后导向槽,前导向槽(5)为向夹持板(44)内部凹陷的、开口朝上的槽体,前导向槽(5)的前端面贯穿夹持板(44)的前端面、底面低于圆形通孔(41)的圆心,圆形通孔(41)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导向槽(5)和后导向槽之间有间距,所述活动件包括结构大小均相同的前活动件和后活动件,前活动件和后活动件呈前后对称状态,所述前活动件包括驱动板(42)、活动筒(4)和活动杆(6),所述驱动板(42)位于圆形通孔(41)的前部内,驱动板(42)为上下两边为直边、左右两边为弧形边、弧形凸起朝前的弧形板体,驱动板(42)内壁上设置有半螺纹,驱动板(42)的厚度小于第一螺杆(40)的周壁和圆形通孔(41)的内壁之间的距离,驱动板(42)的外壁中部活动连接有螺柱(45),螺柱(45)的后端限位在驱动板(42)外壁内、前端贯穿圆形通孔(41)向前伸进前导向槽(5)内,圆形通孔(41)和前导向槽(5)之间的夹持板(44)上设置有和螺柱(45)相配应的第一螺纹孔,螺柱(45)的前部周壁设置有向螺柱(45)内部凹陷的、开口朝外的、螺旋状的卡槽(47),所述卡槽(47)的螺旋旋向和螺柱(45)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活动筒(4)为后部套设于螺柱(45)前部周壁外的、两端开口的圆筒体,活动筒(4)的内壁后端设置有位于卡槽(47)后端内的卡块(48),活动筒(4)的周壁前端上部竖直设置有位于前导向槽(5)内的活动杆(6),活动杆(6)为上端向上伸出中横板(26)顶面位于上横板(3)下方的方型杆体,活动杆(6)的上端到上横板(3)的底面所在水平面和活动杆(6)的上端到中横板(26)的顶面所在水平面之间的距离相等,前导向槽(5)内的活动杆(6)后侧面和前导向槽(5)后侧面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二弹簧(46),活动杆(6)的后侧面上端设置有活动板(8),活动板(8)为方形板体,活动板(8)的下端到中横板(26)的顶面之间有间距,前活动件上的驱动板(42)和后活动件上的驱动板(42)前后相对构成和第一螺杆(40)相配应的螺纹筒,前活动件和后活动件的驱动板(42)上的半螺纹相接构成和第一螺杆(40)上的外螺纹相配应的内螺纹,前活动件和后活动件上的活动板(8)相对侧面之间有间距,前活动件和后活动件上的活动板(8)之间的间距构成开合缝;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调节件和控制件,所述调节件包括结构大小均相同的左调节件和右调节件,所述左调节件和右调节件分别设置于第一条形孔(12)和第二条形孔(25)内、且呈左右对称状态,所述左调节件包括承载柱(18)、承载板(39)和第一顶板(14),所述承载柱(18)为竖直设置的方形柱体,承载柱(18)的上端位于上横板(3)上侧、下端穿过第一条形孔(12)位于上横板(3)和中横板(26)之间的活动板(8)右侧,第一条形孔(12)的前后侧壁分别和第一条形孔(12)内的承载柱(18)前后侧面滑动接触,承载柱(18)的左侧面下端水平设置有端部朝左的承载板(39),承载板(39)的右部沿承载板(39)的宽度方向设置有贯穿承载板(39)上下面的第五条形孔,第五条形孔内穿装有立板(37),立板(37)的上端位于承载板(39)上侧、下端穿过第五条形孔位于承载板(39)下侧且连接有限位板(38),立板(37)的上端和承载板(39)的顶面左端之间连接有弹性板(13),弹性板(13)的中部和开合缝的下部左右相对,弹性板(13)上方右侧的承载柱(18)左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顶板(14),第一顶板(14)为竖直设置的三棱柱体,第一顶板(14)的其中一个侧面为右端面,第一顶板(14)的右端面对应的棱边为第一顶板(14)的左端,第一顶板(14)的左端朝向开合缝且和开合缝的上部左右相对;
所述控制件包括结构大小均相同的左控制件和右控制件,所述左控制件和右控制件呈左右对称状态,所述左控制件包括承载筒(2)、转动轴(52)、套环(57)、控制板和连板(27),所述承载筒(2)设置于左竖板(7)左侧面上,所述承载筒(2)为和第一螺杆(40)同轴设置的、内径大于第一螺杆(40)直径的、两端开口的圆筒体,所述承载筒(2)的右端连接于左竖板的左侧面、左端设置有封闭承载筒(2)左端开口的封板(50),所述承载筒(2)的后端设置有沿承载筒(2)长度方向的、贯穿承载筒(2)内外壁的第六条形孔(60),所述承载筒(2)的外壁后端水平设置有支撑板(29),所述支撑板(29)为长方形板体,所述支撑板(29)的顶面和第六条形孔(60)的下侧壁平齐,所述支撑板(29)后部沿支撑板(29)长度方向设置有贯穿支撑板(29)上下面的第七条形孔(61),所述转动轴(52)为设置于承载筒(2)内部的、直径和第一螺杆(40)直径相同的圆杆体,转动轴(52)的右端连接第一螺杆(40)的左端、左端活动连接封板(50)的右侧面,所述转动轴(52)的周壁中部设置有驱动外螺纹(56),所述驱动外螺纹(56)的旋向和第一螺杆(40)上的外螺纹旋向相同,驱动外螺纹(56)的左右两端到转动轴(52)的左右两端有间距且间距相等,驱动外螺纹(56)左右两侧的转动轴(52)上分别套设有形状大小均相同的第一推板(55)和第二推板(58),第一推板(55)为外环面和承载筒(2)内壁滑动接触的、内环直径大于转动轴(52)直径的圆环板,第一推板(55)的左侧面和封板(50)之间连接有套设在转动轴(52)外的第三弹簧(53),第三弹簧呈自然状态,第一推板的右侧面和驱动外螺纹左端平齐,第二推板(58)的右侧面和左竖板之间连接有套设在转动轴(52)外的第四弹簧(59)、左侧面和驱动外螺纹(56)的右端之间有间距,第四弹簧(59)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二推板(58)和驱动外螺纹(56)右端之间的转动轴(52)上套设有套环(57),套环(57)的外环面和承载筒(2)的内壁滑动接触、内环面上设置有和驱动外螺纹(56)相配应的驱动内螺纹,套环(57)的周壁后端设置有推杆(30),所述推杆(30)为圆杆体,推杆(30)的后端穿过第六条形孔(60)位于承载筒(2)后侧且和支撑板(29)后端平齐,承载筒(2)后侧的推杆(30)周壁和支撑板(29)的顶面滑动接触,所述控制板包括第一条形板(1)和第二条形板(11),所述第一条形板(1)位于第七条形孔(61)的正上方且和第七条形孔(61)上下相对,第一条形板的顶面高于上横板顶面、底面为左端高于右端的倾斜面,第一条形板的底面右端和推杆(30)的周壁上端接触,第二条形板(11)设置于第一条形板(1)右侧面上端,第二条形板(11)的右端和连接环(19)后部连接,第二条形板(11)上套设有和承载柱(18)前后相对的、内壁和第二条形板(11)外壁滑动接触的、两端开口的、方形的套筒(15),套筒(15)的前侧面和承载柱(18)的后侧面之间连接有连杆(24),套筒(15)的上端设置有贯穿套筒(15)且顶紧第二条形板(11)顶面的锁紧螺杆(16),套筒(15)的上侧板上设置有和锁紧螺杆(16)配应的第二螺纹孔,承载筒(2)上方的第一条形板(1)前侧面上设置有端部朝前的连板(27),连板的右侧面前端设置有向右穿过第三条形孔(9)的、位于左夹持件的活动件左侧的第二顶板(10),第二顶板(10)为左端到右端厚度逐渐减小的竖直状的三棱柱体,第二顶板(10)的左端面为其中一个侧面,第二顶板(10)的右端为左端面对应的棱边,第二顶板(10)的右端和开合缝上下相对;
所述右控制件上的承载筒(2)左端连接于右竖板的右侧面上,右控制件上的转动轴(52)左端连接于第二螺杆(33)的右端,右控制件上的第一条形板底面左端和推杆(30)的周壁上端接触,右控制件上的第二条形板(11)左端和连接环(19)后部连接,右控制件上的套筒(15)和右调节件上的承载柱(18)前后对应且经连杆(24)连接,右控制件上的连板(27)连接于右控制件上的第一条形板(1)前侧面上且端部朝前,右控制件上的连板(27)左侧面前端设置有向左穿过第四条形孔(28)的第二顶板(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未经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246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性太空鞋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河道水体污染治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