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控机床的模块化生产性装夹机构及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52085.3 | 申请日: | 202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4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敖晓晖;欧阳阿宁;方玉洁;龚仲斌;熊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新宝路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B23Q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黄娟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控机床 模块化 生产性 机构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航空制造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控机床的模块化生产性装夹机构及加工工艺,包括一级装夹垫板和螺栓;一级装夹垫板上阵列设置有多个阶梯孔,阶梯孔包括连通的上部孔和下部孔,下部孔为螺纹孔,螺栓通过螺纹孔与一级装夹垫板螺纹连接;还包括二级装夹垫板,二级装夹垫板尺寸为400×500×45mm,一级装夹垫板尺寸为1200×500×60mm,二级装夹垫板上阵列设置有多个副阶梯孔,副阶梯孔与阶梯孔规格相同。本发明有效提高了对人员的利用率和生产工件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制造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控机床的模块化生产性装夹机构及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数控机床生产模式为单人、单机、单件生产,即单人使用单个设备生产单个零件,装夹零件时需要停机,机床的主轴开动率约为20%~30%,且数控操作工的人员使用效率较低,达不到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数控机床的模块化生产性装夹机构,包括一级装夹垫板和螺栓;一级装夹垫板上阵列设置有多个阶梯孔,阶梯孔包括连通的上部孔和下部孔,下部孔为螺纹孔,螺栓通过螺纹孔与一级装夹垫板螺纹连接。
优选的,上部孔为φ12H8孔,上部孔深25mm;下部孔为M10螺纹,螺纹孔深30;螺栓规格为上部φ12H8,下部M10。
优选的,相邻两阶梯孔间的孔距均为25mm。
优选的,还包括二级装夹垫板,二级装夹垫板尺寸为400×500×45mm,一级装夹垫板尺寸为1200×500×60mm,二级装夹垫板上阵列设置有多个副阶梯孔,副阶梯孔与阶梯孔规格相同。
一种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包括上述的数控机床的模块化生产性装夹机构,所加工工件上的工艺孔和装夹孔均采用25mm倍距的孔距,工艺孔径均为φ12H8,以与一级装夹垫板和二级装夹垫板配合。
优选的,在装夹工件时,将工件按类别、按25mm距离呈矩阵行列装夹在一级装夹垫板和二级装夹垫板上,形成生产性成组。
优选的,数控机床采用Fanuc或Siemens操作系统。
优选的,采用数控刀具配送制,刀具配送人员在生产计划下达后,依据工艺文件上的刀具清单领取刀具,并由数控装刀工将装好的刀具统一配送至标准化机床处。
优选的,采用单人N机、两班倒的工作机制,N台机床上不同成组零件的加工时长各不相同,每台机床加工完成后,错开时间进行下一份零件的成组拆卸和装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高了人员使用效率;人员效率由原来的单人单机变为一人N机,是原来的N倍。减少了工件装夹时的停机时间,省略刀具装夹时间。线上标准化装夹时间约为原来的1/3,线下装夹约为原来的1/8(以二级装夹垫板装夹10件工件为例),装的越多,省的越多。生产性成组加工后延长了每把刀具在线加工时间,减少了换刀次数,从而减少了数控机床停机时间(以装夹垫板装夹10件工件为例,换刀次数为原来单件生产的1/10)。机床主轴开动率由20%~30%提高到60%~70%,效率提升2~3倍。使得整个生产性成组加工工艺简单明了,易于实现与维护,经济效益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级装夹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使用二级装夹垫板和螺栓装夹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使用一级装夹垫板、二级装夹垫板和螺栓装夹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一级装夹垫板;101、阶梯孔;2、二级装夹垫板;3、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新宝路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昌新宝路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20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