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益生菌发酵棉粕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46945.2 | 申请日: | 202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41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何英霞;覃智斌;郑李玲;李炯明;陈志敏;吴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傲农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亚太星原农牧科技海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10/12 | 分类号: | A23K10/12;A23K10/37;A23K10/30;A23K10/33;A23L5/20;A23L3/3508;A23K50/3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何碧明 |
地址: | 363001 福建省漳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益生菌 发酵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益生菌发酵棉粕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发酵领域,采用益生菌对棉粕组合物进行发酵,棉粕组合物原料含有棉粕、麦麸、植物提取物、糖蜜、双乙酸钠和山梨酸钾。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益生菌发酵将棉酚转化为其他物质,达到脱毒目的,降低棉酚中游离棉酚的含量,又可提高棉粕的营养价值,还会产生维生素、小分子肽、低聚果糖、氨基酸和有机酸等,增加适口性和采食,显著改善肠道菌群,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同时对缓解蛋白饲料资源的紧缺、降低养殖成本、生产绿色健康的肉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益生菌发酵棉粕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松乳菇固态发酵棉粕脱毒条件的研究》一文中提及棉籽饼粕是棉籽经压榨或浸提去油后的副产物。棉粕在我国的年产量600万吨左右,棉粕是我国除豆粕之外常用的替代鱼粉的植物蛋白源,蛋白含量可达40%以上,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B和E族维生素等,但因其含有大量的抗营养因子如棉酚、植酸等,其利用率受到了极大限制。棉粕经微生物发酵后,游离棉酚和植酸等抗营养物质被分解,毒性消除或降低,而且能够提高营养价值,调节机体胃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消化酶活性,改善适口性,提高饲料转化率和饲料报酬。因此,若能开发一种经济有效的棉粕脱酚生产工艺或研制出降解棉酚的酶制剂,使其在饲料中普遍应用,对解决我国蛋白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将发挥重大作用。
如公告号为CN102138632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去除棉粕中游离棉酚的方法,包括:a.准备棉粕原料;b.在原料中添加料水,棉粕原料与料水的重量比为1∶0.3-0.8;c.按一定比例接种微生物菌种,所接种菌种按含有菌种的培养基重量或体积与棉粕原料重量的百分比计,分别为地衣芽孢杆菌0.1份-10份、干酪乳杆菌0.1份-10份、酿酒酵母菌0.1份-10份;d.控温发酵,发酵温度为30℃-50℃;e.在d.步骤结束后,对经过发酵过的棉粕进行烘干-粉碎-检验-包装。其具有改善棉粕的蛋白品质的作用,但该方法存在游离棉酚脱除率低、饲料报酬低等问题。
再如公开号CN101843297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提高棉粕蛋白含量并可脱毒的生物发酵法,以棉籽榨油后的副产品-棉粕为原料,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对棉粕进行处理,采用棉粕混菌发酵工艺,组合菌种,破除植物细胞壁,对棉粕所含的游离棉酚及抗营养因子:环丙稀脂肪酸、植酸、单宁、非淀粉多糖和非聚糖进行修饰、转移、重组、纯化脱毒处理,通过生物酶解法降解棉粕中不易被动物吸收的大分子量蛋白质为活性小肽,保留产品中益生菌、消化酶、乳酸和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其工艺流程为:粉碎投料→提升混合→进入料仓→粉碎加工→细分搅拌→发酵投料→进入料仓→小料混合→输送较笼→加湿搅拌→产品发酵→气流干燥→旋风分离→细粉出料→物料干燥→质量化验→产品包装。其具有提高粗蛋白含量、改善适口性的作用,但该方法工艺步骤繁琐,且同样存在游离棉酚脱除率低、饲料报酬低等问题。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益生菌发酵棉粕的制备方法,采用益生菌对棉粕组合物进行发酵,棉粕组合物原料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包括:70-80份的棉粕、5-10份的麦麸、10-15份的植物提取物、5-7份的糖蜜、0.5-0.8份的双乙酸钠和0.1-0.2份的山梨酸钾。
采用益生菌发酵将棉酚转化为其他物质,达到脱毒目的,降低棉酚中游离棉酚的含量,又可提高棉粕的营养价值,还会产生维生素、小分子肽、低聚果糖、氨基酸和有机酸等,增加适口性和采食。
优选地,所述益生菌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包括15-20份的热带假丝酵母菌、8-11份的枯草芽孢杆菌、5-8份的干酪乳杆菌、5-8份的丁酸梭菌和3-5份的戊糖片球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傲农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亚太星原农牧科技海安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傲农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亚太星原农牧科技海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69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