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益生菌培养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40308.4 | 申请日: | 202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1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丁世纪;吴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世纪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400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益生菌 培养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培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益生菌培养系统,包括底座、支撑筒、限位筒、活动板、振动弹簧、培养皿、摩擦环、电机转轴和曲杆;所述支撑筒固定安装在底座上表面;所述振动弹簧底端与活动板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活动板、振动弹簧、曲杆、悬杆、一号轴、圆盘和摩擦环,使得培养皿倾斜产生晃动,即对培养皿内的营养物质和益生菌进行摇匀,促进了益生菌的生长;通过设置一号顶球、齿轮和传动齿,提高了培养皿晃动的频率,进一步提高了营养物质和益生菌的混合程度;通过设置三号轴、通孔和二号顶球,培养皿靠近底端位置能产生较大幅度振动,使得沉淀到培养皿底部的益生菌向中部扩散,提高了本发明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培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益生菌培养系统。
背景技术
益生菌是通过定殖在人体内,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的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益生菌通过调节宿主黏膜与系统免疫功能或通过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起到促进营养吸收保持肠道健康的作用。专家指出,现代人要面对这些种种不利因素需要经常性额外补充益生菌,以维护人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经常食用富含益生菌的食品,如酸奶、乳酪、益生菌粉等发酵食品,是补充益生菌最经济有效的途径。目前,益生菌的培养,通常是直接将菌种放到培养皿或培养罐中进行发酵培养,普遍存在培养皿或培养罐固定不动的的问题,益生菌容易沉淀到培养皿或培养罐底部,营养物质与益生菌混合不均,影响益生菌的生长。
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项专利关于一种益生菌培养装置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CN2019219321411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益生菌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营养液输送装置、支架、驱动装置、旋转培养皿、培养皿支撑架、恒温电热板和透气孔,所述培养箱固接设于支架上,所述营养液输送装置设于支架上,所述培养皿支撑架呈倒U形设于培养箱下底面上壁,所述驱动装置设于培养皿支撑架下方且设于培养箱下底面上壁,所述旋转培养皿设于培养皿支撑架上,所述恒温电热板设于培养箱上底面下壁,所述旋转培养皿设有振动板,所述振动板设于旋转培养皿下壁;但是上述专利仍存在缺陷,该专利中振动板直接与旋转培养皿底部接触,由于没有任何缓冲设备,振动板在工作过程中会对旋转培养皿造成较大磨损甚至损坏;而且没有对旋转培养皿采取措施避免振动导致液体激荡洒出,造成了浪费和污染,使得该技术方案受到限制。
鉴于此,本发明通过提出了一种益生菌培养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的益生菌培养系统中营养物质与益生菌混合不均,益生菌容易沉淀到培养皿培养罐底部,进而影响益生菌的生长,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益生菌培养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益生菌培养系统,包括底座、支撑筒、限位筒、活动板、振动弹簧、培养皿、摩擦环、电机转轴和曲杆;所述支撑筒固定安装在底座上表面;所述限位筒设置在支撑筒底端上表面中间位置,且所述限位筒底端下表面与支撑筒底端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筒侧壁内表面固定安装有软垫;所述活动板均匀放置在限位筒内的支撑筒底端上表面上;所述振动弹簧底端与活动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培养皿设置在振动弹簧顶端位置,且所述培养皿底端下表面与振动弹簧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摩擦环固定安装在培养皿顶端上表面靠近边缘的位置;所述电机转轴设置在远离摩擦环顶部的上方位置;所述曲杆一端固定安装在电机转轴侧壁位置,另一端沿支撑筒侧壁方向延伸至靠近底座下表面位置;所述曲杆上高于摩擦环顶端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悬杆,且所述悬杆靠近培养皿中轴线;所述悬杆远离曲杆的端部下表面固定安装一号轴,且所述一号轴末端偏心安装有圆盘;所述圆盘远离一号轴轴线的侧壁外表面与摩擦环侧壁外表面相挤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世纪,未经丁世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03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埋式锚拉-扶壁式联合挡土墙结构及建造方法
- 下一篇:位移测量系统及光刻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