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救生圈布放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38451.X | 申请日: | 202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9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付先平;姚冰;郭志成;陈羿宗;袁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9/22 | 分类号: | B63C9/22;B63B79/40 |
代理公司: | 大连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42 | 代理人: | 杨威;邓珂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救生圈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救生圈布放系统,包括救生圈投放装置、岸端控制系统、舵机控制系统、船载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救生圈投放装置包括第一救生圈支架、第二救生圈支架、舵机、卡扣、扇叶、支撑架、缆绳和绞车;第一救生圈支架和第二救生圈支架固定在无人船船身上,第一救生圈支架上设有支撑架和绞车,第二救生圈支架靠近支撑架一端设有舵机和扇叶,缆绳连接舵机、救生圈和绞车,卡扣设置在救生圈上。本发明救生圈投放装置接收岸端控制指令实现自主布放,具有快速布放救生圈、实现对落水人员的快速搜救、提高搜救效率,救援搜救成本低的优点,能够减少前期搜救准备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救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救生圈布放系统。
背景技术
海洋孕育了生命,然而多年来,无论是在探测和利用海洋的过程中,还是日常生活中,有无数宝贵的生命葬身大海。由于海上环境错综复杂,人工作业进行海上搜救的过程中,受到自然因素以及海上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对搜救人员的搜救的工作增加困难程度,救助的过程中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对于落水人员来说,也给他们带来一分的风险,所以搜救工作是一件分秒必争的事情。当海上有突发情况时,对于搜救人员自身来说,也是十分危险的,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因此,海上搜救工作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受到海上各种因素的影响,最终很有可能导致搜救工作的失败和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智能装备技术愈加的完善,无人船执行海上搜救工作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传统搜救方法需要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多个部门协同工作、调度多方的工作以及搜救成本之高,并且需要人为布放救生圈,不能够满足智能救援的目的。
无人船搜救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完成搜救任务,具有操作性强、搜救范围广、搜救成本低以及执行效率高等特点。并且还可以的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或者人类不可达的场景下进行搜救工作,因此无人船执行海上搜救任务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救生圈布放系统,以克服搜救成本高、无法智能布放救生圈、救援工作效率慢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救生圈布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救生圈投放装置、岸端控制系统、舵机控制系统、船载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
所述救生圈投放装置包括第一救生圈支架、第二救生圈支架、舵机、卡扣、扇叶、支撑架、缆绳和绞车;
所述第一救生圈支架和所述第二救生圈支架固定在无人船上,所述第一救生圈支架上设有所述支撑架和所述绞车,所述第二救生圈支架靠近支撑架一端设有所述舵机和所述扇叶,所述缆绳连接所述舵机、救生圈和所述绞车,所述卡扣设置在救生圈上;
所述通信系统用于接收岸端控制系统的控制指令,并传达控制指令到绞车、舵机控制系统和船载控制系统,同时将船载控制系统采集的信息发送到岸端控制系统;
所述舵机控制系统用于接收所述通信系统的控制指令,进而控制舵机的工作状态;
所述船载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单元、避障单元、水下定位系统、超声波系统和摄像头;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接收通信系统的控制指令进而控制船体的电机调整航向和航速;
所述避障单元用于采集海面上障碍物的位置信息,并通过通信系统将位置信息发送到岸端控制系统;
所述水下定位系统用于采集无人船当前位置信息、计算当前位置距离岸边的距离信息和计算无人船当前行驶路线与预设轨迹路线的角度偏差及距离信息,并通过通信系统将上述信息发送到岸端控制系统;
所述超声波系统用于采集海面状况信息,并通过通信系统将上述信息发送到岸端控制系统;
所述摄像头用于采集船体当前位置所处环境照片,并通过通信系统将环境照片发送到岸端控制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84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