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菇栽培-菌渣堆肥联用的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35658.1 | 申请日: | 202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7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袁增伟;谢元诚;王玉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68;A01G18/30;C05F5/00;C05F17/20;C05G5/12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葛胜非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栽培 堆肥 联用 园林 废弃物 资源 化工 | ||
1.一种平菇栽培-菌渣堆肥联用的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第一步,粉碎园林废弃物,获得园林材料颗粒;
第二步,在园林材料颗粒中添加菌菇培养基材,配制为栽培基质,将栽培基质加水混合装入栽培瓶;
第三步,将栽培瓶灭菌处理后在室温无菌条件下接种固体菌种,每个栽培瓶中接种的菌种重量控制在栽培基质重量的5-10%;
第四步,待栽培瓶培养至发菌出菇且菌盖边缘开始内卷时,采收菌菇;
第五步,从采收后的栽培瓶中取出菌渣,并将其破碎为菌渣颗粒,在菌渣颗粒中添加EM菌剂,并补水至含水率50-60%,搅拌均匀,获得堆肥基材;
第六步,将堆肥基材建堆发酵20-25天,期间,每隔3-5天进行翻堆;
第七步,堆肥结束后,对物料进行筛分,将粒径小于0.5cm的细颗粒物料作为有机肥料,将剩余物料在下一轮工艺过程中投入菌渣颗粒,继续对其进行第六步堆肥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菇栽培-菌渣堆肥联用的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园林材料颗粒的粒径大小在2-5 mm之间;
菌菇培养基材包括:棉籽壳、麦麸、石灰、石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菇栽培-菌渣堆肥联用的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栽培基质组分重量构成为:园林材料颗粒50-67%,棉籽壳20-37%,麦麸10%左右,石灰2%,石膏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菇栽培-菌渣堆肥联用的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栽培瓶内物料灭菌处理后含水率保持在60-62%。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菇栽培-菌渣堆肥联用的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栽培瓶灭菌处理条件为:在121℃,0.1MPa条件下灭菌1小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平菇栽培-菌渣堆肥联用的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工艺,其特征在于,堆肥基材中菌渣颗粒粒径在1-2cm之间;EM菌剂的添加量为菌渣颗粒总重量的千分之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平菇栽培-菌渣堆肥联用的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工艺,其特征在于,堆肥基材建堆发酵期间:
堆体直径1.5米,堆体高度维持在0.7米以上,在10-30℃室温下自然升温;
在堆肥2-3天、中心温度达到55℃时开始翻堆;
堆肥中心温度高于45℃期间,每隔3天进行一次翻堆;
堆肥中心温度降至45℃后,每隔5天进行一次翻堆。
8.如权利要求2所述平菇栽培-菌渣堆肥联用的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栽培基质加水混合装入栽培瓶时,栽培瓶内装料的密度设置在450-500kg/m3。
9.如权利要求1-8所述平菇栽培-菌渣堆肥联用的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栽培瓶培养至发菌出菇的过程中:
栽培瓶所处环境温度保持在15-20℃之间,环境湿度保持在60-65%之间,栽培瓶保持在无光环境下,并保持良好通风;
菌丝长满栽培瓶后的第5-7天,人为降低夜晚温度,使栽培瓶昼夜温差维持在10℃左右。
10.如权利要求1-9所述平菇栽培-菌渣堆肥联用的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工艺,其特征在于,出菇至采收菌菇的过程中,控制栽培瓶所处环境温度在20-25℃之间,环境湿度在85-90%之间,保持自然光照,并保持良好通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565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